
自助旅行,是太美好的一個夢境,無論一路上經歷多少擾人心煩的事情,最終留下來的也就只有最醇美、最精鍊的快樂回憶。就像童話故事中,往往以王子公主從今以後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收結,絕口不提為了達到這個完美結局途中所砍倒的荊棘、搏鬥的惡龍,或是受其蠱惑因而上當受騙的巫婆。
我有過的自助旅行經驗其實薄弱,然於我而言卻不同凡響,也因著這樣一步一步漸進性的經驗,在壓力不緊湊逼仄的情形之下,學習,或者更確切的說,體會,到的反而好多好多。
方瑜老師對現代人,或是從古至今大多數的人都僅只是生存,而非生活的感慨,每每刺中心中軟潰之處。規律的生活,看似充實,但食不知味,路經飄飛的花瓣而無所感,春去秋來對外在景物毫不留心,這樣的人生就只是醫學定義上的活著而已,僅只是生存。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理應不該再分出心神挖掘回憶,編織文字。但不想「只是生存」,想要生活的渴望在心底吶喊著,讓我亟欲寫些東西,而這些東西,是我相當珍視且寶貴的回憶。我愛旅行,儘管經驗不豐;我愛旅行,雖然仍舊有些依賴;我愛旅行,然而我還無法吃太多苦。不過我會成長,請讓我一步一步來。
第一次自助旅行是升高一的暑假,大考摧折心靈,需要一個不同的空間去轉換,於是到了美國。從美西玩到美東。當時對於旅行沒什麼意識,也還只是個言聽計從的小女孩,整趟旅途的行程全是爸爸安排。美西飛往美東,暈機暈車加上體力透支,對美國東岸的印象就停留在大西洋賞鯨,暈船暈得十分痛苦,以及波士頓美好的大學城,其餘皆恍惚的如照片景深的風光,朦朧模糊不已。第二次自助旅行當屬去年,不過蕞爾如台北的香港,其實也搆不上什麼堂皇的自助經驗,機加酒爸爸都訂好了,剩下要做的也只是安排行程、規畫路徑,下榻機票什麼的皆無須操心。如此一來,自助旅行的行前作業一下子被減輕了大半,蒐集了些資料,行程規劃於焉完成。少了住宿與機票的壓力,這次的香港自助也還是學了一些經驗,對於想看的、想去的,以及最後能看的、能去的之間的取捨也有了底。第三次自助旅行,在上個月,一樣是美國,但僅限於美東。住宿交通的問題有了爸爸的朋友實則方便了不少,然而幅員廣闊,而大眾交通系統繁雜如蟻穴,迥異的文化氛圍與語言環境,種種陌異化的因素深刻了這兩個禮拜,讓我這一整個月來魂牽夢縈,睡裡夢裡都是美國,好想好想回到美國,繼續那個無憂無慮的行旅生活。
自助,才真的是旅行,至少我這麼認為。從前跟著旅行團踏過的日本九州、韓國、上海蘇杭一帶,甚至今年二月底才和系上的參訪團去過的山東,所有歷覽的景點皆如浮雲過眼,什麼都沒留下。看了照片也仍舊記不起當時到底到了哪裡,又真正看了些什麼。他人問起,總也支支吾吾,吞吐不出個所以然。親身參與事前規劃,大範圍蒐集資料,思考、整理、安排,並以自己的雙腳踩踏出一個城市的氛圍,手上拿著地圖在阡陌縱橫的十字路口張望,那種緊張的感覺,才是旅行的滋味。我想,自助旅行之所以誘人,讓人一嘗即上癮的原因在於,我們將自己投身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倚憑著事前或許不算充足的計畫準備與臨場的判斷反應,在一片焦慮的心緒底下,抵達目的地,見到了那個殷殷切切規劃了那麼久的景點,以整個心來感受它、體會它,除了是新鮮事物所給予的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過程中淺嚐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關於旅行的感受,想說的實在太多,請讓我慢慢說。
能旅行,非常幸福。尤其能和我所愛的人們一起旅行,一起分享途中的喜怒哀樂,這對我而言更是彌足珍貴。非常感謝爸爸、媽媽的教育態度,總認為趁著大家都還年輕,多去看看這個世界,去看看這個世界有多大,去看看自己有多渺小。我們仍在學習時,爸媽不停給予,不停爭取機會給予,而往後,就是自己的責任了。總是在有限的積蓄中將大部分投擲在一個看似沒有回饋的黑洞裡,然而我們卻獲得了好多好多,說不上什麼實體的收穫,但飛越一趟太平洋,心底某些東西開始醞釀,開始發光。一直以來,都很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間,而能在旅行濃縮的時空中仍然和這些我最愛的人們同進同出,真的非常非常幸福。
It’s a pity you don’t have a donate button! I’d most certainly donate to this excellent blog! I guess for now i’ll settle for bookmarking and adding your RSS feed to my Google account. I look forward to brand new updates and will share this site with my Facebook group. Chat s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