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這句琅琅上口的標語任誰也說得出,只是,這句口號的內涵,卻並非人人都能深刻體會。藝術和生活是分不開的,沒有生活就沒有藝術,沒有藝術,生活亦枯燥空乏。然現代人忙碌於生活,太重視實用價值,而美就此頓失了。沒有藝術的生活依然是生活,但少了些作料,生活只是生存,醫學定義上的生存罷了。驫舞劇場《翻滾吧!舞男》以最淺顯易懂的方式,重新訴說了一遍這彷彿已成為真理的口號,讓觀眾在短短50分鐘內很直接地思考了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係。他們打破了大眾對於藝術根深柢固的刻板印象,化解了雅俗之間過分壁壘分明的界線,毫無掩飾地將生活帶進藝術,將藝術鑄成生活,輕鬆巧妙地證明了當代舞蹈的可塑性與多元性。
其實在當代藝術中,有什麼是不能擷取之而為藝術的題材的呢?而生活,是最易取得的材料,摘下一小片生活的足跡,以放大的視角重新觀看,微不足道的瑣碎細節都大到毫芒畢見了,大到能在舞台上佔一席之地,大到能在浩渺的空間中熠熠發光。驫舞劇場正利用了這點特性,從日常生活中的通勤時間、閒暇時間的消遣娛樂、朋友間的嬉笑怒罵、人際之間的感情竄動,乃至個人內心最隱私最珍視的回憶,都在流動精煉的肢體與簡單純粹的隻字片語中完成,達到雅俗之間絕美的平衡,藝術與生活間無暇的交織。燈亮,由多變的表情揭開序幕,話語式的呢喃讓生活的元素就這麼走進表演中,舞者和觀眾毫無隔閡,從他們身上彷彿也看見了自己,這麼日常的情節,卻能在靈動的肢體中獨樹一幟。他們將平凡通俗的事物藝術化了,看似沒頭沒腦毫無道理的情節與對話,其實含藏了需要反覆深思才能了解的意義。人前,每個人都戴著面具,偽裝著,躲藏著,深怕缺陷出賣了自己,隱惡揚善的壯大、膨脹,希望總是以最完美的姿態呈現於人前,而和所有人也都是打打鬧鬧、一團和氣,融洽無間的相處。然而,人後,卻是另一番光景。夜闌人靜獨處之時,才揭下面具,獨自面對那些不見天日的幽暗,或許是傷口,或許是理想,也或許是對於過往歲月溫柔的緬懷。生活擺盪於這兩種極端之間,而人擺啊擺的,擺過了青春,渡過了羞澀,在成長陣痛的喧囂中跌倒,而後站起,挺立著也就禁得起更強更烈的風浪,抵抗著也能摸透這社會更現實更殘酷的法則。驫舞劇團不只呈現了一部生活與藝術的舞作,更說了一個關於青春、關於成長的故事。
整部舞作中,椅子和傳聲筒是僅有的道具,但卻舉足輕重,每個畫面都能有很多的詮釋。椅子剛硬的線條和傳聲筒柔軟的曲線,與舞者的身體相輔相成。男舞者的力與美,充分在流動的肢體和堅毅的動作間表露無遺,剛與柔的對話,輕與重的拿捏,構築了一幅意境深遠的水墨畫。動靜之間,吸吐之際,有太多未竟的故事。舞者的經歷與體驗,成了肢體的骨架,支撐起整支舞的脈絡。我們看見的不只是表面上情節的建構與表達,更往深處去,似乎隱隱約約能看見舞者的情緒與過去。《翻滾吧!舞男》這部作品,身體與道具天衣無縫的遊戲著,每種嘗試都是一次創新,都是一場視覺上極佳的饗宴,令人瞠目、令人咋舌。三位舞者的默契更不容忽視,每每引逗著個人身體的潛能,透過力量,撐出極美的畫面。《翻滾吧!舞男》是部極具實驗性的作品,和觀眾的互動、各種媒材的運用、戲劇式戲謔式的演出,讓舞蹈不再只是舞蹈,更增加了它的多面性與可看性。僅只50分鐘的舞作,有了情節,有了更易懂的情感,有了日常瑣碎的點綴,讓人輕易就能置身其中,在舞者謝幕後仍意猶未盡。實則,以生活為主軸,以自身為題材的作品最不易表現,每個人都武裝著,什麼是要被看見的,而什麼又是絕對得隱藏的,這之間的拿捏取捨,比起更政治正確議題的創作,難度不言而喻。但驫舞劇場呈現出了其中巧妙的抉擇,既有個人獨特性的內容,也有大家能同情共感的普遍意涵,讓生活走進藝術,讓藝術平易近人,更貼近生活。
藝術與生活,兩者間的關聯從來就是一個備受矚目的焦點,雖然從未有,也絕不可能有定論,然其間卻有太多能討論、能嘗試、能創新的元素,而驫舞劇團以《翻滾吧!舞男》做了很有創意的詮釋。三位舞者,五十分鐘的表演,卻刻劃了超乎想像的空間,讓人對於此一議題,有了更不同於以往的思考。
作者:艾佳妏
相片提供:驫舞劇場
相片提供:驫舞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