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的專訪談到了 Jing 在成為一位時尚插畫家之前一路上的沉寂、顛簸和自我懷疑。她的勵志故事並非虛構,而是她 20 幾歲人生的真實寫照。專訪的下半部分,將針對 Jing 身為一位時尚插畫家的工作、創作、風格,以及插畫家的生活細節進一步探究。
現場插畫和教學對我來說都是一場表演
Jing 的工作大概分成三大類:品牌合作、教學,以及創作,而前兩者對她而言,是一場表演。這裡的「表演」,並非帶著貶義的在人前虛假的意思,而是適時適性、盡心盡力地表現出自己一路累積而來的才能與專業。
以現場插畫為例,每一次的活動,平均一位來賓只有6-10分鐘的插畫時間,如此緊湊而壓縮的行程,讓 Jing 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人物的精髓。「眼神對我來說是現場插畫最重要的部分。」Jing 說。「通常我會請他們前兩分鐘先不要動,等我畫好眼神、抓好神韻,之後他們可以隨意聊天、拍照,甚至背對我,都不太會影響我插畫了。我很注重細節,無論是服裝的細節或是飾品的細節。將人物的精神氣韻抓住後,再增添一點當天他們身上的細節,大概就完成了。」那在活動現場,時間如此壓縮又同時被這麼多人觀看的情況下,會不會緊張呢?「當初在 Rawpiece 的活動是我在個展為來賓插畫之後的第一次現場插畫,那時候當然非常緊張。除了時間緊迫外,更讓我緊張的是以前只在遠方觀望的媒體、品牌和意見領袖,一下子都成為我畫筆下的人物,壓力非常大,很怕畫不好。不過熟能生巧,現在現場插畫已經不太會緊張了,它就是一場我希望能表現得很出色的即興表演。」
同樣被歸類在「表演」中的插畫教學,對 Jing 而言,讓她得以從不同方向了解每個有著不同背景、想法的個體,如何透過她的指導,對同樣的畫作有不同的詮釋。「這非常有趣,在教學中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可能。學生給我的反饋,也讓我思考,有沒有什麼更簡單的表達、繪畫方式?」學生的疑問成為 Jing 不斷思考、精進自己畫圖技巧的直接動力,原本她習以為常的手法,透過學生的發問,讓她嘗試找出更精準更簡單的方法。
現場插畫、教學與創作相輔相成。教學中帶來的各種可能與反思,讓 Jing 在個人的創作時間中,針對細節鑽研,找出更快速、便捷的繪畫技巧,也讓她在分秒必爭的現場插畫活動中,能從她平時由於教學與創作所累積而來的錦囊裡,信手拈來。而相較於現場插畫總是從眼神開始,Jing 在創作時更注重作品的整體感。
無個性才能兼容並蓄
Jing 畫筆下的女性,有的優雅浪漫,有的又桀驁不羈,有的沉著冷靜,有的又可愛俏皮。這些看似矛盾的風格,其實都有著一個最核心的關懷-無論她們看起來多麼不同,她們都是有個性的女子。而個性正是 Jing 的創作特色。
Photo: Jing You Studio
「我在創作的時候,會把自己放到無個性的狀態。我不想因為自己的風格或喜好,影響我畫筆下的人物,也不希望因為自己的風格,而讓作品被定型。無個性才能吸收各種風格的精華,無個性才能 讓作品本身個性強烈而且多變,才能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Jing 說。
一個試圖將創作中的自己維持無個性狀態的創作者,所創作出來的作品,一幅幅都流露出各異其趣的鮮明個性與獨特風格。而若再轉回來看這位希望能吸收各方面特色、達到兼容並蓄的「無個性」創作者,你會發現,她其實相當有個性。
如果不是她的「無個性」理論,我們可能只會看到較偏於一方風格特色的插畫作品;如果不是她的不設限與不喜歡被定位,我們可能看不到這麼多個性盎然的當代女子;如果不是她當時候的堅持與背水一戰,我們現在可能看不到這麼多精彩的時尚插畫。
Photo: Jing You Studio
Q & A
Q:想請問妳身為一位時尚插畫家,妳的 24 小時大概是怎麼分配的呢?
Jing: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先從我的一週開始談起。我的時尚插畫課程都安排在週末,所以基本上週末是我最忙的時候。我把週一、週二當成自己的休息日,這兩天我會把自己沉靜下來,試著回歸原點,把那些失序的東西重新整理好,讓它回到平常的樣子。我這兩天絕對不碰畫具,最多就是回回 Email,畢竟星期一是大多數人的開工日。我會用這兩天打掃房間,把這個空間恢復到乾淨整潔適合工作、生活的樣子、跟貓玩,有時候自己做點東西吃。而從週三開始,我就開始工作了,沒有接工作的時間就是我創作的時候。我平常滿晚睡的(從去年年中開始,我決定要好好調整作息,讓生活更規律。不過晚睡仍然是常態),所以大概九點、十點多起床。起床後,我會先喝茶。我還滿喜歡立頓紅茶的(笑),冬天喝熱紅茶,夏天泡沖泡包的奶茶。很奇怪的是,我超級不喜歡鮮奶茶,我覺得加了奶精的奶茶才是真正的奶茶,而珍珠奶茶是我的愛(大笑)。可能因為當 SOHO 的那一年沒什麼錢,喝立頓喝習慣了,覺得這就是我生活的一部份,也就不太想改變了。(我想,立頓紅茶可能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 Jing 初衷的隱喻了。)我不喝咖啡。身為一個平時就很容易失眠的人,咖啡再喝下去就不更用睡了。喝完茶,我會回覆信件、訊息、規劃工作行程,之後簡單吃個早午餐。有工作的話就準備出門,如果時間空下來,就看看我安排自己要針對哪個插畫的細節進行練習。其實畫到現在,我在接了案子後,大概有 70% 的時間都用在搜集資料、研究細節、構思如何傳達上面,這個過程對現在的我而言更重要,而我大概只花了 30% 的時間實際著手畫圖,畢竟熟能生巧,也不需要耗費太多時間了。初步的創意構思才是最困難的地方。而在工作中間我的生活穿插著吃飯、休息、洗澡等等瑣事。
Q:其實妳生活中除了品牌工作和教學上課之外,其餘時間幾乎都待在家裡,想必妳應該很重視生活美學和居家質感吧?妳喜歡怎麼樣的居家風格呢?生活中有沒有什麼必備物件?
Jing: 對呀,我很喜歡看 home design 類的文章,畢竟我人生中 80% 的時間都待在家裡。我以前覺得像 IKEA 那類的傢飾店的佈置都好美,我也想要一個那樣的房間。然而當我真的把自己的房間打造成那種看起來美麗又舒適的樣子時,我反而過得不自在。我常常會擔心我的書桌會因為一本剛看完沒收好的書就亂了,或是哪裡不小心弄髒了要趕快打掃。那已經不是一個適合生活的房間了,而是一間樣品屋。這樣的生活實在太累了,幾乎已經不是生活了。
其實無論哪一種居家風格我都喜歡,不過最重要的是,這個地方一定要有人的生活痕跡,最好是個舒適隨性,能讓我放鬆、好好休息的自在空間。如果真要說,我喜歡有盆栽、植物的居家佈置,那會讓我心情變好。我生活中的必備物件,除了剛剛提到的植物盆栽外,再來就是我的貓,還有水氧機。我滿喜歡橙花精油的,它能幫助放鬆。我大學在百貨公司專櫃打工的時候建立起了我大部份的香氛知識(笑)。
Q:請問妳最近正在看哪一本書?有沒有喜歡的音樂類型?又推薦哪部電影呢?
Jing:我最近正在看的書分別是《我決定簡單的生活》以及《家事的撫慰》上、下。這兩本都是生活類的書。《我決定簡單的生活》真的影響我滿多的,我發現當我真的把生活周遭的物品減少了,我才有心力去整理我的思緒。一個能沉澱、平穩的心境就從環境開始。擁有的東西少了,真的會有更多時間和精神去關注自己真正在意的事情。而《家事的撫慰》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家事工具書,它告訴你像是床單有哪幾種折法、不同材質的衣服應該怎麼洗、冰箱裡哪些食物放在一起有可能會造成食物中毒等等,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但我都不知道的知識。我以前看的總是離自己很遠的東西,卻忽略了更切身、和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所以我現在看的書大多是生活類。
音樂方面,我白天在家工作的時候,會打開水氧機,並放一些比較放鬆的 natural sound,就有一種在森林裡工作的感覺;晚上通常都會比較想睡覺,這時候,我會放《後宮甄嬛傳》來提神(大笑)!沒想到我竟然真的講出來了哈哈哈。我在比較累的時候,聽一般音樂或是外文影集也沒辦法讓我提振精神,但《後宮甄嬛傳》很神奇地就能讓我不要睡著,我已經不知道聽了幾十遍了(笑)。
電影的話,我一定要推薦《刺激 1995》!這是我有史以來最喜歡的電影,應該也不會有其他電影超越它了。我真的很推薦大家有空一定要找機會去看看。
Q:是否有一些給想要自由接案、進入時尚領域工作的讀者的建議呢?
Jing:我很喜歡 Randy Pausch 在《最後的演講》一書中的一句話:
「阻礙我們前進的磚牆,不會無緣無故擋在我們前面。這種磚牆的存在目的不是為了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多麼想要一件東西。」
--Randy Pausch《最後的演講》
當時遇到的那些挫折,現在看來都微不足道了。真的不要放棄自己喜歡的東西,在當下可能會覺得無比沉重痛苦,但咬緊牙關撐下去,撐過去就一片雲淡風輕了。
原本預計一個小時的訪問,沒想到和 Jing 相談甚歡,再看時間時已經兩個小時過去了。我看著眼前的 Jing,她嬌小的身軀中含藏著龐大的能量,不只在創作上,更在於她面對生命的跌宕起伏時,所表現出的韌性、堅持與調適能力。而這正是這股能量,帶她走到了現在的地方。
Written by Elise Ay / Photo by Elise 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