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見面兩個多小時前,我收到 Iris 的訊息,她說:「我跟妳說,我穿得超級隨意⋯⋯我原本想要走一個時尚路線,但是時尚好熱⋯⋯」。
Iris 出現在我面前時,穿著白色V領、下擺有個扭結的棉質T恤,以及前短後長的牛仔短褲,腳上踏著雙簡單的白色涼鞋,肩上則掛著個巴黎莎士比亞書店的重磅白色帆布包,隨性卻不隨意。Iris 的穿著儘管休閒率性,而且穿的幾乎是每個人的衣櫥裡都會有的平常單品,然而她所選擇的T恤與牛仔褲卻有著細節與巧思,她在簡單甚至平凡中穿出自己——那種看起來好像和大家都一樣,但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她的特別與心思的風格——她穿得很夏天,因為她就是夏天。
今年六月才剛從大學畢業的 Iris,經營個人網站 irisspace.com 三年多了,這半年來收到許多大專院校的演講邀請與品牌合作之外,還接到出版社的出書邀稿。一個有著超齡想法與心態的22歲女孩,漂流過幾個大洋、走跳過幾個大洲,她用她簡單的小相機記錄下所有生命的靈光,搖著筆桿、就著鍵盤,敲打出一個又一個總是能引起共鳴與思索,發自她生命深處盪氣迴腸的故事。
一路上的挫折與累積,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如果要說影響我最大的一次旅行,絕對是高中去美國交換學生的那一年。」
Iris 想都沒想答案就脫口而出。
從小沒有受過額外英文教育,一直都跟著公立學校學英文的 Iris,說起剛升上高中,不管多麼努力英文從來考不及格的過去。真的很難想像,現在一口道地美國腔英文的她,竟然有過這段黑歷史。
「國中英文很簡單啊,要考出好成績不難,但高中突然就有很大一段落差。我那時候就只是個很平凡的台灣女生,留著齊瀏海妹妹頭(咦?這不就是我現在的髮型嗎?哈哈),沒什麼想法,有點隨波逐流。」然而隨著看的東西與接觸的人多了、眼界廣了,氣質也不同了。
從來不曾想過有出國可能的 Iris,把握住每一個機會,而這麼一走出去,也就走出了她的世界版圖。
「有一次我跟我朋友約吃飯,她說她要早點走,因為要去聽一個留學講座,我一聽,眼睛都亮了,因為出國讀書就是我那時候的夢想,但我身邊的家人、朋友從來都沒有人出國,我也覺得出國讀書這件事距離我很遙遠、甚至覺得我這輩子應該都沒有機會能出國留學,但一聽到有這個講座,我就想去試試。於是我朋友她媽媽就帶著我們去了講座,而之後我也就按照流程申請上了。」
除了完成一個一直以來的夢想以外,高二一年的交換學生,也讓 Iris 暫時逃離了當時諸多不適應的台灣教育體制。
高中的交換學生,一般來說不能選城市,於是那時候(據她自己說)「一句英文都不會說」的 Iris,在高一升上高二的暑假,拖著行李,飛到了位於美國中部、剛好在全美正中心的堪薩斯州。一下飛機,Iris 就發現她的行李不見了,原來她的「一句英文都不會說」不是誇飾,是真的。當時 Iris 在辦理登機手續,被問到行李要寄去哪裡,她聽不懂也不會說,就只一直塞機票給地勤人員,殊不知 Iris 要轉機,她先從台灣搭國際線飛到舊金山,再轉國內線到芝加哥,再轉一次到堪薩斯,好巧不巧 Iris 拿給舊金山地勤人員的機票是芝加哥的那張,於是,當她終於降落堪薩斯機場,卻苦等不到行李,費盡波折,才知道她的行李原來被遺落在芝加哥。行李不見,是 Iris 在美國少數掉過眼淚的幾次。
然而不知道是運氣比較不好,還是上天故意要再給她這個考驗,Iris 被分配到一個奇怪的接待家庭,嗯,也不能說「家庭」,因為那個家就只有一個人,是位 50 歲的大嬸,那位轟媽人很好、很善良,然而她的精神狀況常常不太好,喜歡把家裡弄得很髒亂、很陰暗,甚至連走路的空間都沒有。
「跟我一樣住在那個寄宿家庭的還有另外一個德國女生,她超級不適應,覺得和別人付同樣的錢,為什麼要住在這種鬼地方,於是她跟學校反應,很快就搬出去了。我也很想搬,但又覺得這樣對轟媽很不好意思,畢竟她人也滿好的,於是還是繼續住了下來。」
不適應很正常,但這個狀態不應該持續太久
「那時候,我下課之後,沒有朋友,就一個人待在家裡滑臉書,真的是從頭滑到尾那種,偶爾跟家人通個電話,轟媽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很晚才回家,基本上,我不管在哪裡就是一個人,那時候真的每天都在倒數什麼時候可以回台灣。」
沒想到那個總是笑臉迎人、好像不管到哪裡都有一大群朋友、和外國人相處融洽的 Iris,原來也曾經有過大多數台灣留學生都有的煩惱——無法融入當地生活。
「基本上,所有留學生會有的想家、不適應的症狀我都經歷過了,因為英文不好,在學校都不太講話,回家也沒有人跟我互動,跟我原本想像中的留學生活差超級多,我之前還以為來了美國英文就會變超好。不過我後來參加了很多社團、很多活動,也開始交到一些朋友,當然在這之中因為英文不好鬧了很多笑話,但有人能互動真的很重要,於是情況就慢慢好轉了,但前半年真的很挫折。」
看著臉上永遠掛著燦爛笑容、待人親切大方又自然的 Iris,很難想像她有過這樣的彆扭、掙扎與痛苦。每個人在那些看得到或是看不到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故事與過往。
然而學校的交友情況好轉,居住環境卻每況愈下。
「有一次我真的受不了了,決定要來大掃除,我把衣櫃搬開,突然整個房間變得超明亮,原來衣櫥後面有一扇大窗戶!我住在那裡那麼久了完全不知道!也不懂為何轟媽會用衣櫥把它擋住。因為寄宿家庭的經驗真的太差,差到我每次到別人家玩,都會在角落偷偷落淚,覺得為什麼別人的家庭那麼好,我卻要住在一個又破又髒又暗的地方。」
Iris 忍耐再忍耐,反倒是學校覺得這個寄宿家庭真的不太行,於是將她換到一個墨西哥裔的家庭。
為什麼千里迢迢來到美國竟然要住在墨西哥人的家裡?16 歲時候的 Iris 被換宿後,不免又有這個疑惑甚至怨懟。
有趣的是,當初那位 50 歲的大嬸,雖然是白人,卻住在墨西哥人的社區、在墨西哥社區的稅務中心工作,還上墨西哥教會,而且講得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反倒這個墨西哥裔家庭,已經到了移民第三代,不僅住在白人社區、上白人教會,他們的小孩甚至連西班牙語都不太會說。
「後來覺得這個經驗很棒,兩種文化都體會到了,也是那時候,讓我嚐遍了各式道地的墨西哥美食。」Iris 笑著說。
或許就是那時候的深刻經驗,讓 Iris 往後對於各種文化都保持極開放的態度,試著不用主流、帶有成見的觀點看待人事物,而選擇用自己的感官更深入其中體會、而後思考,她也因為自己真正深入當地,而翻轉了過去多年來被主流媒體形塑的刻板印象,進而在旅行土耳其後寫下 〈土耳其|被誤解的人們啊,我為你們書寫〉。
旅行最重要的,是看見差異
走過了這麼多地方,最不喜歡哪個城市?
反應極快、口才便給的 Iris 很難得地頓了頓,說:「欸說真的,我還真的沒有想過我最不喜歡哪個城市,也從來沒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我都準備好要回答我最喜歡哪個城市/國家了。」
22 歲有著超齡思緒的少女,最喜歡的城市不是法國巴黎不是英國倫敦,而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太美了,而且太不一樣了,從人、文化、到食物,那是一種嶄新的體會。
「旅行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看見差異。」
What’s the best thing about the world? Diversity.
對 Iris 來說,沒有一個「最不喜歡」的城市,畢竟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個性,而她也是個彈性很大的人,然而保加利亞的陽光海岸(Sunny Beach),一個在黑海邊的絕美海灘,卻是她不想再去第二次的地方。
「那個地方很美,非常非常美,但是太美式了,在那裡大家都講英文,看到的都是從美國、英國、澳洲來這裡渡假的觀光客,而且那裡的裝潢、佈置甚至氛圍,讓我完全感受不到自己在保加利亞。忘記要保有自己的文化,而被過度西化或是美化,很可惜。」Iris 輕輕下了個結論。
人與人的交際,永遠是旅途中最迷人的突觸
愛笑、對人有著純粹的興趣與好奇的 Iris,再次出人意料地,並不是天生就很會社交的那種人。
Iris 的社交能力,靠的是她多年來每次與人互動的累積,「我很喜歡觀察細節,然後從中偷學一點。」於是一點一滴累積下來,她腦中的資料庫——包括應對方式和聊天內容——也足夠在不同場合與截然不同的人們相處時,派上用場。然而偷偷觀察不代表躲在一旁當個第三者,而是透過親身與人的互動,細膩體會、反覆思索。
「我很喜歡觀察青年旅館裡面的人都怎麼跟別人打招呼,看每個人的第一步都怎麼踏出去的很有意思,而每個人開場的方式也都很不一樣。像大部分的亞洲人可能就自己默默煮完飯、默默在一旁自己吃、再默默洗碗回房間,但有些人就很大方地主動打聲招呼後,把手伸出去,握手的同時簡單自我介紹,自然而然,一點也不尷尬。」
Iris 通常都是用簡單的問題,像是從哪裡來、讀什麼、為什麼來,諸如此類的問題,帶出每個人的背景,互相感興趣就再進一步聊下去。
「我發現跟別人握手,在初次見面時真的很好用,你手都伸出去了,對方也不好意思忽視了,而且很大方、很自然。」Iris 跟我分享她的搭訕人小技巧。
然而文化不同,搭訕人的話題也有差異,像是在台灣和在國外,會聊的東西就很不一樣。
「我發現我在台灣比較少會主動搭訕人耶!被搭訕的人應該會覺得我很奇怪吧,而且因為一切都太熟悉了,覺得沒有必要,然而在國外就很自然。」熟極而無感,是美的最大敵人,因為熟悉,而少了旅人的眼光與發現,因此也錯過了許多美好的瞬間。
「這就是為什麼要旅行。」Iris 又做了個結論,像是再次確立她多年以來一次次反芻、思索、打破而後再建立的價值。
其實不只旅行,生活也需要旅人的眼光與心態,每一天都是第一次、每一天也都是最後一次,沒有一天會與哪一天重複。
那認識之後呢?要怎麼保持與旅行途中認識的朋友的聯繫?
Iris 說,其實她不會刻意保持聯繫,但感謝社群媒體,互相關注對方,默默知道對方都在做些什麼,再次搭上線時,覺得一切都還是很親近,說起要到他們的國家玩,每個人都會很熱情地歡迎,距離反而很神奇地讓彼此間的感情變得更好。
「我很喜歡重聚的感覺,也覺得我很幸運,都遇到一些很聊得來、或是很合的人,讓我越來越相信物以類聚。」Iris 對於她的經歷充滿感激,覺得自己幸運,都遇到很棒的人。殊不知,其實是她愛笑、熱情、又樂觀的陽光心態,讓人們很輕易就喜歡上她,畢竟,應該很少人不喜歡夏天。
年輕的 Iris 有著一副老靈魂,但老靈魂從不自我設限,永遠用包容與理解的姿態,對世界萬物同情共感,老靈魂也因而活出更年輕的一面。
「每個人都太不一樣了,這也是世界有趣的地方!如果每個人都一樣,那該有多無聊?」
旅行最重要的,是看見差異;而世界之所以豐富,也是因為差異。
人生沒有規則,但要為自己負責
人生是自己的,沒有誰能要求你不要做什麼,但做了決定就要為自己負責。
大多數人對生理女性一個人自助旅行,甚至沙發衝浪常常充滿許多疑慮,但 Iris 覺得事前的假設與害怕完全沒有必要,唯有自己體驗過、冒險過,才能知道這個選擇適不適合自己。
不過愛冒險的 Iris,並非盲勇地去挑戰框架與限制,照顧好自己、隨時提高警覺、保持危機意識,一直以來都是她的旅行準則。「很多人會覺得沙發衝浪很危險,但到底要不要在這個人的家裡住下來,最後也是自己的決定,自己的判斷力還滿重要的。」Iris 說。
回想起第一次沙發衝浪,Iris 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跟的就是斯洛伐克閨蜜 Barbara,有個伴,讓一切充滿未知的沙發衝浪有了個很好的起頭,可能也因為這次不錯的經驗,讓她往後就算一個人,也仍舊能樂在其中,並深入當地人的生活,交到知心的朋友。
其中一次比較特別的經驗發生在土耳其,她的沙發主在他的頁面上說他平常喜歡做瑜伽,「我那時候就直覺做瑜伽的都是好人,可能因為我媽就是瑜伽老師的關係,於是我就馬上決定要住他家。」不得不說,Iris 有時候的判斷還是滿直觀的啊。「有一天晚上,我們就在他家的客廳一起做瑜伽,做完之後,這名沙發主就問要不要幫我按摩,我想說好啊,但當他越按越上面,我就覺得怪怪的,就馬上跟他說『好了,謝謝』,之後也很幸運地沒什麼事情發生。」Iris 笑著談起這段往事,好像所有的經驗被她回憶起來,都是美好的。而她遇過最酷的沙發主是一位柏林酒保,也是在她豐富的旅行經驗裡,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人,一個好像看淡了人生所有煩惱,定居在柏林,一位超酷的城市隱士。
然而愛冒險的心永遠不會滿足現狀,Iris 沙發衝浪越衝越上手後,開始找一些很酷的沙發主,像在西班牙的時候,她申請了一個 AV 男優的住宿,在這位男優的頁面,他陳述了他對自己工作的滿意與驕傲,Iris 覺得超酷,然而很不巧地最後沒住到。
住宿往往是旅行最大的開銷,藉由沙發衝浪,Iris 毫無疑問省下了一大筆花費。
愛冒險、愛嘗試的背後,有一位想法前衛又現代、還駐顏有術的美麗媽媽給予的支持,莫過於 Iris 擁抱世界很大的力量。單親家庭並沒有讓 Iris 自怨自艾或是失去嘗試的勇氣,除了她自己的樂觀心態與豐富的生命經驗,還因為她有一位與時俱進的超酷媽媽。
「只要相信自己在做的事,別人也會跟著相信你。」
以旅行各國,不只捕捉城市美景、更留下與人相處溫度的精湛攝影,以及與當地人深度交往及個人細膩反思文字,而在網路上小有名氣的 Iris,今年,她也從螢幕後走到螢幕前,開始收到全台許多大專院校的演講邀約。
「有時候你做什麼不是很重要,但是如果你很相信自己做的事,別人也會覺得真的有那麼一回事。」
Believe in what you’re doing; then people will believe in you.
「我演講的第一個目標,通常都是讓我的觀眾不要睡著,第二個目標則是,覺得他們會願意花時間來聽我講話,勢必也得讓他們在這幾個小時裡得到一點什麼。準備演講又跟寫作很不一樣,我需要不停反問我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而我的經驗又可以帶給大家什麼?就這樣,每天一直問自己、一直想、一直問又一直想,往自己內心越挖越深,但是演講不能講大道理,你必須用實際的例子與故事來說明,也是開始準備演講,我才真正了解深入淺出的道理。我很喜歡會後 Q & A 的時間,大家的問題都會幫助我自己重新思考,帶給我新的啟發與靈感。」(有沒有聽過 Iris 演講的朋友要來分享個心得?)
「當你很相信一件事情,你身邊的人就會被你感染,你一定要相信自己在做的事情,如果連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又有誰會相信你?」年紀輕輕的 Iris,藉由她精彩的生命經驗,好像已經超前許多,體會到生命更裡層的輕輕重重。
「要保持自信,但不能自負;要謙虛,但不能自卑。」
創作是條辛苦,但心裡很充實的路
「其實旅行也不一定會一直學到新東西,有時候反而是一直提醒自己一些早就已經知道的事情。」
「寫作有趣的地方在於,我寫的並不是我本來就知道的事,而是寫一寫才發現自己的想法原來是這樣。」談起寫作,Iris 這麼說道。
Iris 寫作不太打草稿,就算打了草稿,最後的定稿也會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因為她總是透過書寫來思考,而非將問題想完、想清楚了才提筆寫下,也因此,想法與故事的鋪陳也隨著書寫而一直改變。原本是主角的 A 事件,因為書寫過程又想起更多往事,反而成為 B 事件的鋪陳,所以一篇文章 Iris 往往都要寫十個小時以上。
一邊書寫又一邊回憶、一邊思索的過程是一條雙向道,只是來來回回的不是不同的個體,而都是自己對於同一件事的反覆思量,心思的來來往往彷彿在編織,織出一個個由影像、記憶與反思構築的文字。
有時候,Iris 回頭看自己的文章,會突然被過去的自己激勵,也才赫然發現,一些她近期在思索的問題,其實以前的那個自己,就已經很認真地想過,也有了圓融的答案。
很多時候,我們會忘記一些重要的事,而旅行與書寫,就是提醒自己這些事情很好的方式。
而拍照對 Iris 而言,就只是很單純地把看到的東西記錄下來。只要可以記錄就好,她不在意相機的品牌、種類、型號,遑論了解深入的攝影技巧,一直以來,她都是一路自動模式開到底。能夠把當下那個瞬間留下來,比起拍出完美的照片更重要。
攝影的啟蒙,源自於 Iris 高中時的某次美術課,那時候剛好上到攝影,大家都拿著相機到處去拍了一些東西後,老師才悠悠地說:「你們會不會覺得,有時候重點放在照片正中間,其實沒有很好看?」也才介紹了「三分法構圖」——有時候重點並不用太張揚,放在三分之一的位置反而會更出色。「我就是從那時候開始,覺得影像好有趣哦!才對攝影開始感興趣,也才開始自己慢慢摸索。第一次環歐那時候開始大量拍照,因為歐洲怎麼拍都美啊,也藉此累積了一些作品。」Iris 回憶起自己與攝影的淵源。
「因為每個人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拍照)這件事才有意義。」Iris 說。
面對抄襲與批評,「與其抱怨,還不如往前」
然而曝光度越來越高後,批評也開始一波接一波,網路上甚至開始出現一些不實的言論。
「其實我不太在意批評欸,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好。與其花時間在他們(批評者)身上,我不如專注在自己的內容上。畢竟好的內容不會騙人。」Iris 的坦然是真的坦然,不是那種嘴上說不在意,內心卻仍然很糾結的那種。她的坦然,是全然地相信自己,然而不是盲目地相信,而是客觀掌握現況後,對自己的自信。
「很多人很喜歡把旅行和金錢連在一起,總覺得旅行一定很花錢,但其實未必,『旅行』這個詞很彈性,不同的經濟水平能夠讓你看見不同層面的東西,如果不是因為經濟的限制讓我開始沙發衝浪,我也不會遇見這麼多有趣的故事。很多人自己在心中把『旅行』兩字高尚化,再來說自己高攀不起,我覺得這樣很矛盾。」Iris 說。
網路上的批評對 Iris 構不成困擾,倒是他人的刻意抄襲成為她耿耿於懷的一塊。
「有時候會覺得是不是我自己太小心眼啊?搞不好別人看了會覺得這沒什麼,反而覺得我小題大作。」Iris 有點懷疑自己的憤怒是否合理。
「但覺得自己花了這麼多時間思索、嘗試的東西,就這樣被別人輕輕鬆鬆地整碗端去,還是很不爽啊!」身為一個創作者,創作路途的辛苦常常能夠甘之如飴,但抄襲卻是最讓人無法忍受。
「與其抱怨,還不如往前」是 Iris 在抄襲事件大爆發一個禮拜後,和我見面這天時自己的結論。
「感情在我的人生中,佔了很大一塊。」Iris 突然在義憤填膺地大談抄襲事件後,提起她的感情觀。
其實 Iris 之所以養成了說走就走的個性與習慣,是拜當時的愛人所賜。
當時為了見愛人一面,她學會自己買機票,奮不顧身地奔向另一個國度,當時當其他人把「旅行」兩個字放上形容她的生活時,她還覺得奇怪,因為會出走、會到另一個國家,對她來說,為的就只是見心愛的人一面而已,就只是生活中比較不平凡的片段。而因為要和韓國前男友溝通,又因為他英文很好,更激起了 Iris 要把英文學好、講好的動力。
升大學的那個暑假,兩個人規劃了環歐之旅,在升上大學前環遊歐洲一趟,在韓國是稀鬆平常的事,而真正踏上歐洲大陸,也鞏固並建立起 Iris 的世界版圖,不只打開了眼界,深化了生命,更留下一張張靈光的瞬間與充滿溫度的故事,部落格也是在前男友的鼓勵下誕生的。後來儘管分手了,但 Iris 的旅途沒有終點,她繼續走下去,一個人,或帶上一些人,繼續說著她的故事——旅途有終,故事無盡。
所以也可以說,如果沒有當初那段 Iris 口中「神奇的感情」,也就不會有今天寫著旅行、拍著人物的 Iris 了。Iris 也曾經為由於愛情而熟悉了的首爾,寫下她的 〈首爾故事〉。
不過面對感情,雖然都是遠距離戀愛,但不同階段, Iris 的心態也不同了。
十幾歲末尾、最青春的年華,Iris 把感情放得很重,每天都在倒數什麼時候可以見面、每天都在滑照片回憶,心很累;現在雖然也是遠距,但就沒那麼執著,算是放過自己吧,並非沒有感情,而是專注在當下自己的事情上,兩個人分開的時候各自努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相聚的時候,各自成長的頻率才對得上。
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個或隱或顯的起頭,而這個起頭、這個動機,與個人生命聯繫的深淺,或許會造就這件事情的動人程度。
做自己很難,但做自己最酷
「我是不是特別的醜?」
「醜不可悲,可悲的是妳還不夠醜。特別美和特別醜的,起碼都很特別,像妳這種一般醜的,就很一般。」
——《喜歡你》
Iris 分享完這段話的時候,笑得東倒西歪,她還馬上上網查了電影裡的原台詞。
不管做什麼,好像都還是要特別,但最特別的,還是做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的地方,唯有做自己,才能最特別。
「但是做自己很難啊!」已經很做自己、不太在乎其他人怎麼看她的 Iris 還是覺得做自己真的很不容易。
「妳知道 Eva Chen 嗎?(當然,我 Eva Chen 鐵粉哈哈哈)我覺得她超酷!她之前參加 Met Gala,手上竟然拿著一杯珍珠奶茶!我覺得那真的是做自己的極致。」Iris 說她前不久才知道這號人物,之後就完全就被她的做自己與真實收服。
「真正能夠做自己的人就會很耀眼,就會變成很酷的人。」
「你覺得你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人,你就真的會有怎麼樣的表現。你覺得自己奇怪,就真的會表現得奇怪;你覺得自己有自信,就會真的表現得落落大方,並且展現妳的好奇與熱情。」Iris 短短幾個小時內,不斷口出金句。
所以不用一直嘗試要跟別人一樣,或跟別人比較,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就好。
「只要夠努力,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只要對自己夠堅定,一定會有屬於自己的舞台。」
Iris 這麼相信著。
在 irisspace.com 的四年回顧文章中,Iris 寫下:
「其實一直以來,我從來就不是想要提倡旅行有多好多好,或者一個人的旅程有多麼有趣、多麼浪漫、多麼偉大。出走不是必須,知道自己熱愛什麼、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後付出時間和熱忱,那才是一趟真正屬於你的旅程。社群網路的世界讓很多事物都變得太過表面,也讓一切看起來都太過容易,但生活並不如此。沒有一件事情可以不努力,沒有一件事情是理所當然。我所被看見的一切,那的確是我的樣子,但不會是我全部的樣子。正如旅行是我人生的一部分,但不會是我人生的全部。我的生活還很寬敞,我對人生還有無限想像。我仍會繼續迷惘、繼續犯錯,但也會繼續努力、繼續挑戰,繼續不停不停地前進。」
22歲有著老靈魂的年輕女孩,繼續用她的熱情與好奇,向世界發送邀請。
Iris 快問快答
(看到最後有幕後花絮!哈哈哈)
1) 旅行途中一定會做的一件事?
找咖啡廳坐坐,然後搭訕陌生人。
2) 是否曾經有過什麼印象不好的旅行經驗?
有,有一次在保加利亞的時候,hostel 裡有一位很奇怪的義大利大嬸,她瘋瘋癲癲的,她早上六點的時候開始狂講電話,然後一直揉塑膠袋,把整間房間的人都吵醒。我不知道欸,她是一個很奇怪的人,這是一個我很詭異的經驗。
3) 如果能重來,最想重新人生中的哪一件事?
(思考)。我覺得還好欸,我覺得每一件事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不太介意。
4) 請用三個形容詞形容自己
(大笑)愛冒險、猶豫不決,然後⋯⋯(彈指)行動派。欸,猶豫不決又行動派是什麼意思啊,啊都可以啦,形容自己。
5) 能否用一句話概括自己截至目前為止的人生?
呃⋯⋯(思考)意料之外(哈哈哈哈哈)。
6) 用什麼軟體修圖(手機?電腦?)修到怎麼樣才算好?
我只會用手機耶,是用 VSCO Cam,我最近買了它的 membership,我覺得還不錯。修到自己看得滿意就是好,有時候一張照片可以修五分鐘,有時候可以修一個小時。
7) 目前正在看的一本書
三毛的《稻草人的微笑》,快看完了;另外有一本是陳綺貞的《不在他方》,我一直都有看,已經看三年了,但還是都在看。
8) 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書
蛤,我好像沒有很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耶!書的話,最近就是陳綺貞的《不在他方》。它是一本散文,很棒。我原本沒有很了解陳綺貞,也沒有很常聽她的歌,但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把她所有的歌都聽了一遍。
9) 怎麼學英文?有沒有什麼學習語言的訣竅?
學語言一定要敢講,一定要找機會練習,嗯,我覺得幫自己創造一個環境很重要。總之就是不要怕犯錯、不要怕自己可能會講錯或是聽錯(點頭),不要臉地去學(哈哈哈)。
10) 影響妳最深的一位作家以及攝影師?
Kristina Bazan,她是一個網站叫 Kayture 的創辦人,她是一個瑞士的 blogger,她影響我很深,也是我為什麼想要創立部落格的原因。攝影師我覺得還好欸,我沒有特別 follow 哪一個攝影師,但我還滿喜歡 Steven McCurry 的。
採訪後記
「我最近想要開始一個一百天每天都做一件自己從沒做過的事情的計畫。」Iris 跟我分享她古靈精怪的腦袋裡最近的想法。
但那不是需要很多計畫嗎?像是要想出自己沒做過的一百件事情,然後實際規劃、執行。
「不用啊!也不用是很認真的事情啦!像我之前第一次開高速公路原本想說開得很順,沒想到一下交流道就 A 到一台亂停在路邊的摩托車⋯⋯他真的亂停,完全超線,我還要賠錢,氣死⋯⋯這也是我以前沒經歷過的事情啊!不用特別計畫啦!」當計畫控遇上行動派,這樣的對話自然而然。
「我哪天開始妳就知道了,哈哈哈。」
Iris 用她的笑聲結束了這場太迷人的對談。這短短的幾個小時,我一次次被她年輕卻完熟的靈魂驚豔,也為她為了跟我見一面,特地安排當天往返台中台北而感動不已,她的熱情與真誠,就已經讓她夠耀眼,而她的才華,則是錦上添花。
身為一個90後前段班,在長期追蹤 Iris 的 Instagram 並和她聊了一個下午後,不得不佩服Z世代思考事情的深度與廣度,那是22歲時候的我,遠遠無法企及的。當然不是普遍的Z世代,都有 Iris 思想與生命的韌性,她是個特別的人,她是 Iris。
Iris Huang
Interview / Text: Elise Ay
Photography: Elise Ay & Iris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