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October 20, 2018 Posted by: Elise Ay Comments: 0

 

在我還沒下定決心轉換跑道、來到紐約進入 Parsons 就讀之前,極具個人特色、文字風格幽默、任何崩潰的事情被他描述起來都像喜劇的 Cha Cha,從台師大社會教育系轉戰芝加哥藝術大學「時尚、衣著與身體」(Fashion, Garment and Body )設計碩士學程的經歷,曾是我決定轉換跑道參考的依據之一,而他不安於一室的靈魂以及不受限制的性別展演,也讓他一路以來吸引了十萬多名粉絲。

 

以藝名 Cha Cha(其實是他高中綽號「喳喳」的英文直翻)在網路小有名氣的 Vincent Yu,曾經在以浪漫夢幻風格知名的高訂、婚紗品牌 Marchesa 實習過,畢業後進入義大利高跟鞋品牌 Giuseppe Zanotti 擔任了一年的時尚助理,也在美國經典品牌 Ralph Lauren 當過設計助理,最近才剛換到在 LVMH 集團底下、以皮件聞名的西班牙品牌 Loewe 工作,也是第十六季《決戰時裝伸展台》(Project Runway)的參賽者之一。

 

交出了一張漂亮履歷的 Cha Cha,坦言自己正經歷一個「有點迷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階段,他想要打造一張好看的履歷,於是進入名聲顯赫的公司,然而他最想做的其實還是設計,但除了在 Ralph Lauren 擔任了2、3個月的設計助理外,他在其他品牌裡,做的其實都是 Communication 部門裡公關的工作,而會對公關有興趣,多虧當初 Marchesa PR/Atelier 實習的經驗。

 

在紐約,Communication 部門底下包含了行銷、公關以及品牌形象經營等內容,但又依照公司而有不同的職務劃分。以商業為重心的紐約,這個部門尤其重要,許多歐洲知名品牌的行銷、拍攝,以及品牌形象營造,都是紐約分部負責。

 

「其實我也才剛畢業一年多,還沒有什麼真的很厲害的經驗可以分享啦!你看我的職位都是助理啊!」Cha Cha 很謙虛地說。

 

然而 Cha Cha 的經驗與觀察,不僅點出千禧世代面對職涯岔路的選擇,也給想進入時尚產業但苦無方向的人,一些參考的指標。

 

時尚產業沒有什麼規則,公司風氣決定一切

 

「在龐大的時尚體系裡,紐約就是商業重鎮,比起創意與設計,行銷與品牌管理在這裡才是重點。」聊到對紐約時尚產業的看法時,Cha Cha 開門見山地說。

 

雖然紐約的時尚產業以商業為重,卻又因為公司文化、定位、客群等差別,工作起來的氛圍、與同事、老闆互動的模式、對自己工作能力的肯定等方面,也大相逕庭。

 

Cha Cha 一開始實習的公司,步調比較慢,工作起來不疾不徐,同事間感情很好,讓 Cha Cha 以為「美國公司就是這樣」;然而換了一間公司,由實習轉為正職後,高壓高速的步調,讓他有點適應不良,急性子又暴躁的主管還時常嫌棄他效率不佳,讓自我要求高的Cha Cha ,一度自我質疑是不是自己真的不行;但進入美國本土品牌後,Cha Cha 發現自己效率好像還不錯,事情做得有點快;來到現在的這家公司,才發現「哇!原來我做事超快」,才漸漸對自己的工作能力恢復一點信心。

 

商業與設計之間的拉拔,依然取決於品牌的走向

 

時尚界裡大品牌底下的「設計」,也不全然是「設計」,大抵是設計助理每天盯著電腦,同一組模板可能換個顏色、改個面料、加朵花,或多個滾邊,就變化出許多不同的造型,而這些造型就是市場裡的「設計」。

 

在 Cha Cha 待過的品牌裡,有的商業凌駕設計,每次開會,設計團隊的人都要跟銷售(Merchandising)團隊的人吵架,銷售團隊只想要會賣的款式,但設計部門的人又會有自己的堅持;不過在另一個品牌,設計還是高過商業,沒賣好就是銷售團隊的問題。

 

雖然商業是紐約時尚產業的重心,但真正工作的執行面,還是取決於公司上層的決定以及整個品牌的走向。

 

與其掙扎、熬破頭可能還熬不到,不如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時尚產業裡,設計助理永遠是全公司裡最累的人,永遠都最早進公司、最晚回到家,因為只有他們,能做很多其他部門不能做的事,雖然底下有實習生可以使喚,但真正擔起工作責任的還是這些設計助理。

 

設計助理的工作內容,通常都是做完海量的資料搜集整理,等著主管點頭做決定——像是剪布、做材料對照表、整理 mood board、和工廠催訂單等等勞力、腦力密集,但沒有什麼自己的影子、甚至沒什麼成就感的工作。有著滿腦子天馬行空想法的 Cha Cha,每次設計提案都被老闆回絕,工作起來有點綁手綁腳,對精品業更有興趣的他,又有了轉職的念頭。

 

「人生不如一死,還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Cha Cha 講話很直白,沒有什麼拐彎抹角或是隱喻,但很真實,一針見血點出許多掙扎背後的體悟。

 

與其在設計助理的職位掙扎,努力熬個 4、5 年,成為助理設計師或是設計師,繼續為別人做設計,90 後的 Cha Cha,選擇把創意和熱情留給自己。

 

 

「也可能因為我對自己的電腦畫圖比較沒信心吧,而且設計助理跟 Communication 助理領一樣多的薪水,我對媒體、公關也滿有興趣的,還不如每天寫寫信、打打電話,累積公關、行銷和品牌經營的經驗,回家之後再做自己的設計,可能生活還比較開心有趣,對未來要發展自己的品牌也是另一方面知識的累積。我有些朋友在 Coach 和 Alexander Wang 工作,熬了好多年,沒有熬上設計師,反倒現在都自己出來創品牌、開工作室了。」Cha Cha 說。

 

除了經驗和才華以外,要走上時尚設計師的路,作品集也非常重要,然而如果對某一項技能專精,例如印花、針織、垂墜,就算經驗與作品一般,還是很容易就得到重用,但前提是,要找到需要這樣技能的公司。

 

在現在這個時代,很多時候,千里馬需要自己去找伯樂。

 

其實 Cha Cha 在短短一年內換了這麼多公司,其中只有一個職位和設計有關,也因為他的作品風格實在太強烈——童趣、天馬行空、亮晶晶——,對不上大眾市場的需求,因此設計部門的求職過程不太順利。但 Cha Cha 也不因此服膺於市場或是時下流行,而改變自己的設計理念,就算他的設計被廣大網民批評為「幼稚」、「根本是戲服」、「像學校的美勞課製作」,他依舊堅持自己的風格,把他腦海裡個人的美感具現化。

 

 

「我不知道是不是紐約的關係,但每個人好像都能工作到半夜回家,早上五點起床上健身房,然後八點進公司!中間可能還去遛了個狗!我真的不知道他們到底怎麼做到這樣的,可能靠喝一堆咖啡吧!我每天下班回到家就只是累到很想睡覺。」聊到同事,Cha Cha 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

 

目前在義大利某知名品牌擔任實習生的我,點頭如搗蒜。整間公司裡無論什麼部門,真的每個人看起來都有無限的活力,完全看不出前一天可能半夜才離開公司。

 

時尚產業裡,機緣很重要

 

「我以前不相信運氣或是機緣這種事,覺得只要努力一定有機會,但這幾年我實在看了太多非常努力但失敗,或是超有才華但都沒被看見的例子。」Cha Cha 突然說起他自己近期人生觀的轉變。

 

比起許多「你還沒成功就是還不夠努力」的超級正能量說法,Cha Cha 的體悟更真實,畢竟許多事情,尤其在時尚產業裡,真的不是努不努力的問題,努力當然很重要,是一切的前提,但更多時候靠的是運氣以及人脈。

 

「我之前在 Giuseppe Zanotti 的主管,才 23 歲,她 20 歲就出道了,在進入時尚產業前,她的人生聽起來有點混亂——高中因為種種原因休學、大學讀了一個不知道什麼學位的兩年跟時尚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學程,但她的教授剛好認識一位在 Moschino 底下企業裡工作的人,知道他們在找實習生,於是就推薦她去,而她當了半年的實習生後,Giuseppe Zanotti 剛好有職缺釋出,畢竟都是義大利品牌,裡面的人都互相認識,於是她在 Moschino 的主管就跟 Giuseppe Zanotti 的人說:『我這裡有個很會做事的人。』於是就把她轉介過去,她一做就做到現在了。她的人生如果沒有遇到這位教授,有可能繼續亂七八糟,但就是因為種種機緣,她現在過得順風順水。」(但當然也不能忽視她工作很認真很努力的事實。)

 

Cha Cha 說完這個故事,眼神突然閃過一絲無奈,說起他曾經有好幾次和理想中的工作職位失之交臂,什麼都有:人脈、經驗、履歷,就是因為時間點不對,才因而擦身而過。

 

 

對現階段的 Cha Cha 來說,什麼事情都不再強求,好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慢慢累積,其他就等著對的時機主動出擊。

 

「是你的就會是你的。」對於在時尚產業裡找工作,Cha Cha下了一個看似泛泛之談,其實是集結了他這一年各種心血經驗的結論。

 

學院裡的時尚和產業裡的時尚,完全是兩回事

 

換了這麼多間公司,Cha Cha 的同事其實絕大多數拿的學歷,都和時尚沒有關係,在學校裡學到的東西,到了產業裡,真的完全用不上。工作上,講求的是經驗。

 

「我以前在芝加哥藝術大學所受到的訓練很藝術取向,它就是一間培養你成為獨立藝術家、獨立設計師的學校,教授一直挖掘你的內在、瘋還要更瘋,完全不管商業,但進入時尚產業完全不一樣,你就是幫別人工作,別人叫你做什麼你就要照做,完全和學校那一套藝術家的訓練過程背道而馳。」Cha Cha 說。

 

藝術家的靈魂進入公司體系,難免經歷許多掙扎。

 

「但我完全不後悔又花了兩年進入學院學時尚,我覺得那完全是兩回事。學校教給我的是更深層的東西,雖然這也讓我現在變得想很多,多了很多掙扎,每天都在思考到底什麼才是我真正想要的,而且學得越多,越覺得自己不足。」

 

人生識字憂患始。懂的越多、想得越深,因此煩惱與掙扎也更多。

 

「但我覺得在學校得到的這些養分,一定會在某個時機用上,只是不是現在。」Cha Cha 說。

 

學院不是產業的先修班或是訓練所,而是一個跳脫社會與商業綑綁,用更純然的眼光看待時尚的烏托邦。想進時尚產業工作,不需要有時尚相關的背景或學歷,多實習、多接觸,經驗與能力在業界才是更被看重的關鍵因素。

 

「我在設計裡看不到你。」明星化設計師是一種趨勢?

 

曾經是《決戰時裝伸展台》(Project Runway)第十六季參賽設計師的 Cha Cha,坦承 Project Runway 參賽的名聲,為他拿到了很多工作面試的機會,他曾經去品牌面試時,遇到裡面的員工要求跟他合照,或是品牌有活動時,主管也喜歡帶著他出席,介紹給編輯或是造型師,畢竟這個節目是個很好的話題。

 

Cha Cha 是第十六季 Project Runway 的參賽者

 

雖然在業界裡,大家都知道 Project Runway 沒有什麼參考價值(lol),但這個節目對普羅大眾來說,已經呈現了大眾對於「時尚」的想像。

 

常看 Project Runway 的人就會知道,評審常會說「我在設計裡看不到你」。以往低調、甚至不露面、一身黑衣的設計師,現在不僅要在設計裡明確表現出自己的風格與個性,甚至要在社群媒體上活躍,以明星的姿態經營自己,以自身的名氣帶動品牌的買氣。

 

 

聊到前陣子 Heidi Slimane 為 CELINE 2019 年春夏所做的設計,Cha Cha 說:「其實我之前在學校裡,曾經做過類似的 project,就是一個在表現個人風格與傳承品牌歷史之間取得平衡的練習。當然不必完全照抄以前的設計,但品牌經典的元素,無論是抽象的精神,或是具體的面料,都還是會被運用在保有自己風格的設計上。像 Heidi Slimane 這次端出來的作品,如果在我們那次的 project 裡完全會被大扣分,可能會拿 D 吧!」

 

設計師決定品牌走向,還是設計師承襲品牌風格,是兩端都有人支持的品牌發展趨勢,然而身為一位受過學院專業訓練的設計師,Cha Cha 還是認為,設計師本人不該大過品牌,應該努力在表現個人風格的設計裡,凸顯品牌的歷史精神

 

問到如果他現在站上 Heidi Slimane 的位置,他會怎麼設計?Cha Cha 說:「耶!當上 CELINE 創意總監,超棒的!嗯,我大概還是會沿襲 Phoebe Philo 俐落簡約的剪裁,但面料換成華麗大亮片吧哈哈哈。不過那種強調獨立女性自主的品牌精神一定會保留。」

 

Project Runway 這個節目,大概也算是明星化設計師的重要推手,Cha Cha 的參賽,算是一圓了他時尚啟蒙的夢,也滿足了他喜歡上節目、看明星的喜好。履歷上,Project Runway 這顆星星或許為他帶來了很多機會,但真正能拿到工作的關鍵,還是倚憑個人的能力、專業、經歷,以及態度。

 

Cha Cha 的作品參與了2018秋冬紐約時裝周的走秀

 

 

Dress for the Job You Want

 

 

 

目前在非常講究穿著,要求偏向 Business 方的 Business Casual 著裝規定的義大利品牌實習,我非常好奇紐約其他大品牌對於員工上班服裝的規定。

 

沒想到 Cha Cha 的經驗完全出乎我的意料,Cha Cha 說,他上班只要穿得有自己的風格就行了,甚至連 Business Casual 都不用。有些員工在公司裡待久了,可能就穿件自己支持的橄欖球隊的寬大T恤、素顏、戴眼鏡、蓬頭垢面就來上班了,Cha Cha 對於我實習品牌的著裝要求也很驚訝,原來時尚產業竟然有品牌對於員工的穿著要求那麼嚴格。

 

Dress for the job you want,以理想的工作為著裝的標準。

 

在經歷遠大於學歷的時尚產業,有興趣就要多去了解、接觸,實習就是很好的入門票,而時尚產業很大,想在時尚界工作,不是只能當設計師或是編輯,模特兒經紀公司、公關公司,甚至廣告公司,都是走進時尚產業的敲門磚。多看國外深度的媒體報導,推促自己多思考,有助於在容易讓人迷失的時尚花花世界裡,找到自己的定錨點。

 

 

 

在紐約,每個人的生存都不容易,更何況是時尚產業裡的設計師。Cha Cha 以他自己的步調,在大品牌裡的 Communication 部門裡,吸取行銷、公關與品牌經營的訣竅,千禧世代的他不為他人的賞識賣命,只為了自己的夢想與目標全心全力

 

想要在產業裡以「時尚設計師」的頭銜示人,除了進入大品牌從基層熬起,在當今這個多元的世代與多變的產業結構底下,更有許多非典型的方法可以嘗試,千禧世代的設計師有他們自己的個性與抉擇。

 

 

 

Interview / Text: Elise Ay

Photograph: Elise Ay / Cha Cha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