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December 9, 2018 Posted by: Elise Ay Comments: 0

 

「其實,純天然或是 100% 有機,大多時候對人體來說並不是最好的。」

當 Vecs Gardenia 嘉丹妮爾創辦人 Emily 這麼說的時候,其實真有點打破了我對於天然與有機的想像。

 

成立於 2014 年的台灣保養品牌 Vecs Gardenia 嘉丹妮爾,一路從線上發展到線下,櫃位也一步步遍佈台灣北、中、南地區,網路上也累積了一票忠實粉絲。他們不貪快、不講大話、不譁眾取寵,只要求自己每一步都踩得穩健踏實、問心無愧,每一個決策都朝著永續經營發展。沒想到品牌成立至今也已經四年多了,今年他們才第一次正式接受專訪。

 

「一開始接到其他專訪邀約的時候會覺得,我們也還沒有真的成功啊,我們的故事還不值得跟太多人說啦,比起天花亂墜,或是藉此行銷一番,我們想等到品牌更穩定、更成熟的時候,再來談談一路以來經歷過的這些。」品牌行銷暨軟體開發,同時也是 Emily 創業最重要的夥伴 Johny 這麼說。

 

無論是 Emily 還是 Johny,他們說起話來很實在,眼神透露著誠懇,以及對自己品牌的信心。

 

「嘉丹妮爾的理念,是沒有負擔的美麗,我們的產品取自天然,但也沒有因此而忽略了產品的安全與穩定。」

Emily 的專業,讓我由衷相信她的標榜。

 

每件事的發生,其實都有跡可循

 

「其實品牌的創立,可以回到我大四那一年,那時候快畢業了,有點不曉得自己未來想幹麼。2013 那一年台灣正值食安風暴,美國西岸則有很多小眾品牌不斷崛起,我突然有了想要開發一些有良心、自己也願意使用的產品的念頭。」Emily 想創業的念頭,源自於對未來的想像——既然大公司的產品無法信賴,那不如就自己來吧!

 

但其實若要回溯,創業的念頭,其實很早就根植在 Emily 心裡了。

 

「我高三推甄上台大園藝系,所以三四月那時候就沒事了。有一次無意間跟朋友聊天,我說:『我這麼喜歡花花草草,希望哪一天可以創立一個花花草草的保養品牌。』沒想到,那時候隨口一句話,現在竟然真的實現了。」

 

有了創立保養品牌的念頭,Emily 開始策略性地規劃下一步。

 

園藝系的訓練,像是一段認識各種植物的過程,了解食品加工、機能性產品的製程,以及藥用植物的原理,然而要成立一個保養品牌,Emily 覺得自己還是有些不足,於是她報考了臺北醫學大學的藥學系,讀了第二個大學。

 

「因為要考藥師執照,光有藥學所的學歷沒有用,他們一定要求有藥學系的學士學位,所以我又讀了一個大學。」Emily 說。

 

園藝系的學習,讓 Emily 對於產品的材料來源、材料功效有了基本而全面的認識與了解,而藥學系的訓練,則讓她能從專業藥師的觀點出發,秉持「維護人民的用藥安全」,開發對人體、對肌膚最沒有負擔但又確實有效的產品,藥師執照也讓她的產品與宣傳更有說服力。

 

「不管是純天然還是 100% 有機,它們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產品的安全跟穩定度。很多時候,這麼純的產品,其實本身是不穩定的,而不穩定的產品,對人體未必好。」

 

那時候在台積電工作的男友 Johny,其實一直都很想創業,當時正值 Uber、Lyft 等共享經濟開始發展,他也持續和朋友討論各種創業的可能,所以當 Emily 跟他一提起創業的念頭時,Johny 二話不說直接答應。

 

「好啊!那就來創業吧!」

 

Emily 和 Johny 從 2013 年 9 月開始籌備嘉丹妮爾品牌成立所需的一切,2014 年 3 月官網正式上線,Emily 一邊讀書一邊創業,Johny 也是一邊繼續台積電的工作,一邊著手品牌草創的種種瑣事。

 

嘉丹妮爾和爆紅沾不上邊,他們一直以來都是一步一腳印,慢慢往自己的目標邁進。

 

「一開始,我的想法超天真,希望三個月就把存貨都賣掉。」Emily 說。一開始沒有倉儲的他們,只能把產品囤放在客廳,「我大概有一年沒有看過電視吧,因為都被產品擋住了。」

 

沒有商業背景的兩人,創立品牌靠的就是做中學,透過觀察、分析,再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與途徑。

 

年輕是把雙面刃

 

青年創業雖然現在是股趨勢,但也因為年輕,一開始常會不被當回事,或是說的所有事情都被質疑。

 

「以前到工廠開會,或是到百貨公司洽談櫃位,甚至和員工的溝通,都常常因為我們年輕,所以講的話都不被重視,有很多衝突。」Johnny 坦言,「那時候也只能硬著陸啊,衝突發生了之後,也還是要試著努力溝通,我們學到了很多啦,現在也好很多了,大概也到了比較能讓人信服的年紀了。」

 

然而同樣也因為年輕,還有很多時間去經歷創業的起伏跌宕,能夠在還年輕的時候經歷那麼多事,其實很難得,雖然遇到問題總是要自己去面對、什麼事情都要自己硬著頭皮解決,但年輕就是本錢,還有時間慢慢一步步試驗,trial and error。

 

「創業最難的還是人的問題,但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Johny 說。

 

對他們來說,所有的問題都找得到辦法去解決,也因此不會萌生要放棄的念頭,畢竟創業就是他們最想做的事。

 

問起當初遇到的衝突和困難,Emily 和 Johny 一時之間都說不上來,「其實好像都忘了欸,我們都不太會去記那些負面的經驗,發生的當下我可能可以跟妳口沫橫飛抱怨一堆,但事過境遷,我真的什麼都想不太起來了。」

 

面對創業的艱辛,他們總是消化、沉澱,然後放下,而後內化。

 

以藥師的專業傳達正確的保養觀念

 

嘉丹妮爾比較特別的是,無論在官網還是在臉書粉絲團,都常常分享保養的正確知識,「Vecs 小教室」將複雜的科學概念,用口語化、生活化的表達深入淺出,希望能帶給消費者更正確的保養觀念。

 

寫文章、將複雜的科學用生活化的語言表達,本身就是費時費力的事情,而且「點閱率不高,而且傳不出去,會看的也大概只有粉絲」的現況,常會讓人氣餒,但嘉丹妮爾仍舊堅持做他們相信是對的事。

 

被問到產品是否添加防腐劑時,Emily 毫不諱言,為了維持產品的安全與穩定,他們添加了極微量的防腐劑。其實,沒有添加防腐劑的純天然產品,很不穩定,細菌容易滋生,其產生的毒素,使用了對肌膚反而是種傷害,同時,他們也提供無化學性防腐,植萃抑菌劑系列的天然產品讓消費者選擇。

 

嘉丹妮爾的低調,以及在品牌成立頭幾年不接受專訪、拒絕曝光的逆向操作,在現今這個講求大鳴大放的網路時代,真有點特立獨行,然而因為產品價格平實且真正好用有效果,粉絲黏著度高,讓嘉丹妮爾大概能維持八成以上的回購率。

 

他們不用虛偽的商業文字行銷,而是希望把真正的事實傳達出去。

 

從線上到線下,發掘不同的需求

 

搭上 2013、2014 年那時候電子商務的浪潮,嘉丹妮爾奠定了其在網路上的基礎。Johny 坦言,如果是最近 1、2 年的話,網路創業相對難很多,成本也高了許多,他也不確定如果是最近 1、2 年才創業的話,會選擇從網路開始,還是從實體櫃位開始,畢竟會到實體櫃位的人,其實和會在網路上購物的是不同族群,兩者的成本差距也沒有那麼懸殊了。

 

嘉丹妮爾一開始由身邊的家人、朋友開始推廣起,也透過螢幕和粉絲、顧客溝通、建立情誼,直到 Emily 和 Johny 參加了第一次的美容展,發現顧客其實有一定程度的試用需求後,於是在 2015 年年中,他們舉辦了第一次的 VIP 保養茶會,和熟客面對面,傳遞正確的保養資訊、現場讓他們試用外,也維繫了與熟客間的感情,而實體活動讓他們意識到,似乎有設立櫃位的需求,畢竟「試用」對保養品牌而言,某種程度是客戶決定是否買單的關鍵。

 

品牌成立四年多了,從線上到線下,一切看似都非常上軌道了,Emily 和 Johny 仍舊所有的事情都親力親為,從產品研發、行銷策略、品牌視覺,到巡櫃、和粉絲互動,所有都是第一線接觸。創辦人直接站出來面對消費者,除了本身就是很好的品牌形象,也拉近了跟顧客間的距離。

 

「自己能學習,為什麼要花錢請別人來學呢?」Johny 說。

 

 

每當粉絲給予正向的回饋,或是熱情地每場活動都參與時,就是他們最備感欣慰的時刻。

 

「有一次,有個粉絲跟我說,她從還沒結婚,就認識我們的品牌,開始用我們的產品,到現在都成為兩個孩子的媽了,還是很愛我們的東西,我突然有一種,哇!粉絲跟著品牌一起成長的感覺。」

 

「當開始一直有很多粉絲感謝我們開發了這麼好用的產品時,也會讓我覺得這件事應該是對的,就應該繼續做下去。」Emily 說。

 

未來還有很多可能

 

Emily 研發產品的靈感,從一開始開發基礎的保養、保濕產品,到現在接收各種顧客的許願,針對市場需求結合科學理論,開發更多進階的產品。每一年,她至少會出國參加一次美容展,吸收新知,找靈感外也可以同時找材料、找資源、找機會。

 

未來,Emily 想朝台灣本土植物的開發前進,然而研發耗時費力,從研究理論,到和生產端、專門的研究團隊開會,找出理想與現實間的平衡,到實際實驗、生產,都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但她不急,一步步從容地前進,就像成立了四年多的品牌一樣。

 

不久後他們的第二個品牌,一個運動服裝品牌,也即將問世。有運動習慣的兩人,有感於目前市佔的運動服裝大都是進口,價格不斐,而且大多可能由台灣買布後,製造完再銷售回台灣,但價格翻很多倍,然而台灣身為紡織王國,有沒有可能推出屬於自己的 MIT 運動服裝品牌?從自身的需求出發,他們努力將理想落實為現實。

 

創業從來不容易,打從有創業的想法開始,工作和生活就已然分不開,然而對 Emily 和 Johny 而言,卻依然甘之如飴。

 

「你不覺得,當你未來成為老爺爺、老奶奶的時候,能跟孫子說,自己有一個經營了 5、60 年的品牌,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嗎?」

 

目前已經有了 3 個據點的嘉丹妮爾,希望能在台灣有 4-5 個櫃位後,慢慢向亞太地區擴展,但核心還是在台灣。

 

「做生意第一件事,就是產品一定要是好的,後續行銷怎麼做,只是時間的問題。」

 

言談間,可以聽出 Emily 和 Johny 對自家品牌的信心,以及不貪快、穩紮穩打的經營理念——他們知道自己是誰、有什麼能耐,也很清楚自己想走到哪裡。

 

關於保養

 

被要求只能推薦一樣自家商品時,會是什麼?

 

Johnny 二話不說,力推舒敏角鯊潤澤精萃,Emily 馬上說:「你不能這樣亂推薦!」(「可能因為我就男生,對保養沒有什麼太大要求,而且我真的覺得角鯊很好用啊!」Johny 在一旁為自己辯護。)

 

其實沒有所謂絕對的觀念,所有產品都因人而異,像是大家可能都會覺得物理性防曬比較好,但對痘痘肌而言,化學性防曬其實反而比較適合他們。關於保養,還是大家都在講的那道流程——清潔、保濕、防曬。如果真的只能推薦一件商品給大眾的話,應該會是清爽型的防曬,但還是要看膚質來推薦會更適合。」Emily 說。

 

大概是藥師「維護人民的用藥安全」的使命感,讓 Emily 不為了推薦而推薦,只希望自己的每一句話,都有科學根據,自己的推薦,能真正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嘉丹妮爾沒有膨脹的行銷詞彙,有的是實事求是、力求透明的科學精神。

 

後記

 

沒想到我和創辦人 Emily 不只同校,還同屆,甚至參加過同樣的社團(只是在不同年入社),可能還跳過同一屆的舞展,突然更有了種親近感。

 

Emily 和 Johny 沒有那種身為品牌創辦人的氣焰,他們就像朋友一樣跟如實地跟妳分享他們的經驗,他們親和、謙虛,但是有自信,他們以自己的步調,從容不迫地走出市場的能見度。

 

 

Vecs Gardenia 嘉丹妮爾

品牌官網:https://vecsgardenia.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ecs.gardenia/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ecsgardenia_official/

 

Interview / Text / Photography: Elise Ay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