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May 27, 2019 Posted by: Elise Ay Comments: 1

 

當學生的時候,有太多時候需要讀自己並不是那麼想讀的書,畢了業突然多了許多自由閱讀的時間,又碰巧媽媽來紐約參加我的畢業典禮,託她幫我帶了好多中文書來,一解好多個月來沒有什麼中文書讀的癮。

 

開闢了「Monthly Reads」的新專題,分享之餘,更多的是個希望能督促自己每個月不斷讀新書的動力,畢竟離開學校,學習的路途才正要開始。

 

 

 

在看《一把青》時完全被小朱青收編,自此就成為連俞涵的鐵粉了,當時喜歡的是她的氣質,接連讀過了她的《女演員》和《山羌圖書館》後,再次被她的文字收服。

 

連的文字像她的人一般清清淡淡但有餘韻,重重的情緒她輕輕地說,但在輕到一個程度後,又來一個帶有香氣的回馬槍。她的文字精煉簡潔,是下筆不能自休的我非常欽佩的地方。

 

《一邊夢遊,一邊鎌倉》圖文書的形式讓人一開始有點卻步,但身為腦粉還是下單了。

 

文字依然是俞涵的文字(稱俞涵怎麼有種裝熟的感覺哈哈),照片也都拍得很美——有些有意境、有些讓人會心一笑、有些就是單純的美,都是看了很賞心悅目的攝影作品,也能激起一些構圖、拍攝的靈感。

 

碰巧六月底要去一趟日本,硬是排了一天要拜訪鎌倉,希望用我自己的感官,感受俞涵筆下如烏龜一般時間慢慢走的靠海小鎮。

 

 

 

其實最初想買的是方太初的《衣飾無憂》,然而下訂的時候購書網已然缺貨,於是從她的第一本書先買起。

 

《浮世物哀》是本寫得很精緻工巧的時尚文化評論,也每每在方太初的字裡行間,看見她的慧黠聰穎——那種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淵博智識。各種文化類別,在她筆下的交會總是那樣自然而然,那樣靈光閃現的跨領域對話、舒服、美麗而鞭辟入裡的文字,讓人不禁對她相當欽佩。

 

 

 

當時聽聞李維菁過世的消息,心內一波震盪。那麼年輕的一位才女(雖然她一直說自己步入中年,但 49 歲在文壇依然年輕),就這樣靜靜地和大家告別了。

 

《有型的豬小姐》套句編輯的話,「是次前所未有的出版經驗,作者參預了內文編選、書名、書封至宣傳規劃,留下文字與想法,卻沒能等到這書印刷成冊的那一刻」。這部作品是李維菁向世界的告別,也是讀者對於李維菁的文字最後的欣賞。(但後來發現李維菁尚有另一本著作《人魚紀》將於 5/29 出版。)

 

對現階段的我而言,李維菁這本散文集裡的文字,不是會讓人欲罷不能一篇接著一篇看下去那樣的誘人緊湊,但很適合當成每晚睡前看幾篇的閱讀,清清淡淡的文字裡,飽含著對於個人生命的反省與思索。

 

 

初夏的五月,就以這三本書作為夏日的開端,是個在炎熱將始之際,能使人靜心的閱讀。

 

 

1 people reacted on this

  1. Hi Elise,
    Found this alluring world of kaleidoscope from William Tseng’s place.
    I love your observations of life and people and thank you for bringing all these tastefully curated updates to us.

    Take care.
    Yuan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