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當又到了申請季,收件匣裡總會躺著幾封詢問 Parsons 時尚學程、轉換跑道、紐約時尚產業等方面的訊息或是郵件。最近接連收到了好多封訊息,這才意識到原來一年又過了,申請季又到了。
當初由於想申請這個學程時,網路上沒有人分享過任何資訊,於是身先士卒寫了這篇申請分享文,進來讀了兩個月以後,又算是釐清眾人對於「時尚研究」的疑惑,寫下 〈時尚研究到底在學什麼?時尚需要學嗎?〉,大概也因此,對這個領域有興趣的人就會找上我,而我也好為人師,能多少幫到在網路上萍水相逢的人也開心。
最近回答了許多問題後,想著我今年五月都從 Parsons 的 Fashion Studies 畢業了,好像有足夠的空間與經歷能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當初的決定。
如果你問我,花兩年的時間到紐約讀時尚,值得嗎?我會回答你,不值得,不過如果時間能倒流,我還是會做一樣的決定。

這是個矛盾的答案,因為它回應的是個矛盾的問題。
首先,就 Fashion Studies 這個學程而言,它對畢業後就業真的一點幫助都沒有。它是一個新興的學程,透過文化、社會、歷史的濾鏡重新看待時尚,時尚在這裡不只是物質,更是和時代息息相關的文化表現。這是一個非常學術的學程,一個以時尚為主題的文化研究學門,要讀很多論文、寫很多報告,當然這在我當初決定來讀書前就知道了,只是它的實際效用與職涯訓練真的比我以為的還要少。這個學程能自由選修的組別,分別是時尚策展與時尚編輯兩條取境,但學校提供的訓練完全不足,論策展比不過專門策展科系的人,論編輯也寫不贏新聞專業出身的人。(但我還是兩個都修完了)
當初決定轉換跑道時,我就打定主意不走學術,讀一個學術的科系而不走學術,畢業後進入職場本來就有一點吃虧。
再來說說 Parsons。我個人認為,這是所名聲遠大於實質的學校。當然時尚設計科系的資源很多、訓練也很紮實(畢竟這就是這個學院的賣點),但其他偏向文化的科系,資源與協助真的不多,至少我的科系是如此。第一學期的課很重,但之後每學期其實課程負擔都還行,有餘裕去做很多其他事。有時間做其他事有好有壞,好的是能藉機透過實習或是自己的各項計畫充實自己的履歷與經驗,壞的是繳了很多學費卻覺得沒學到什麼東西。
學校的名聲大,相對容易拿到面試機會。我個人覺得 Parsons 的校友聯繫做得滿差的,或許也因為我自己沒有很積極跑校友中心,不過 Parsons 不像紐約很多名校還會幫你找工作、拉攏機會,在 Parsons 大部份的時候都要自己來,基本上畢了業就是被放生狀態。(當然也是就我的科系的經驗,我知道設計系的老師還會幫助學生找實習。)

這樣聽起來弊大於利,為什麼我還是會做同樣的決定呢?
第一,因為我想出國、我想移居紐約。
讀書是個想移居其他國家很不錯的跳板,而當學生,也多了很多能夠探索自己的時間與空間。當然許多人會覺得一直唸書只是在逃避出社會,但是能夠藉由讀書當學生來更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是誰、有什麼強項、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對我來說是一件更重要的事。很多時候進了職場,就少了許多時間與心力捫心自問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想要什麼,而只是不停地被現實推著走。
第二,想到國外轉換跑道,這是相對容易的方式。
想到國外轉換跑道,如果從學校開始,有機會慢慢摸索,有時間慢慢適應當地的文化、觀察當地的生態。如果要馬上進入職場,文化都還不適應究竟要怎麼工作?(雖然說找不找得到工作還是個很大的問題。)
對我來說,這兩年是段緩衝,雖然是全職學生,但我也接了不少駐外編輯的工作,有機會進入紐約時裝週秀場、訪問了一些人,也透過實習,進入各大品牌一窺那些從前覺得高不可攀的品牌的日常究竟都在做些什麼。這兩年內我做了一些以前我想都沒想過的事,去看了更多的世界、認識更多的人(不過不喜社交如我,認識的人還是很有限),從前在影集、電影裡看到的城市景象,就是我的日常生活。這段過程中,迷惘與自我懷疑從未缺席,但至少我知道我能接受什麼,我又不想做什麼。
延伸閱讀:
第三,這是我真的有興趣的領域,它能深化我對於時尚的思考。
一直以來我唸的都是完全沒有實用價值的科系:一路從中文系讀到中文所,決定轉換跑道後又去唸了個時尚研究,不管有沒有轉換跑道,全都不是熱門科系,因為它們沒有實用性,好像學不到什麼能在社會上生存的技能。你會說,興趣不能當飯吃啊,不過反過來樂觀來想,它是一個培養底蘊、十年磨劍的累積,或許沒有實際的技能,但獨立思考、分析能力、表達詮釋能力、研究/搜集資料的能力,在職場上更是一項專業工具與具體能力以外,更難培養的軟實力。或許這是自我安慰,但許多時候還是因為有了這些訓練,能稍稍看出自己和別人的差別。

值得嗎?
每個人對於值不值得的定義都不同,考量到所花的時間、金錢,以及畢業後能得到的效益,花兩年時間到紐約唸一個時尚研究的學位,真的是個投資報酬率很低的決定,畢竟時尚產業是個重視經歷遠大於學歷的地方,這個碩士學位並不會讓我的起薪比拿學士學位的人高,畢了業就算讀到博士還是要從助理開始做起,把這兩年拿去工作,只要是資質不錯又非常努力的人,應該已經可以升到中階主管的職位。過往的實習經驗裡,我的主管年紀通常都比我小。我面試過的所有公司,沒有一個主管有碩士學位(不只 manager 和 director,到 VP 也一樣),學士就夠了,重點是工作經驗、能力與人脈。
雖然覺得投下去的時間、金錢與得到的東西不成正比,但它提供了我摸索自己是誰、想要什麼的機會,它讓我在一座陌生的城市落地生根,它讓我一步步循序漸進做好進入職場從基層爬起的準備。
讀書學習對我來說並不只是一張文憑,而是能拋光自己看待事情的眼光與角度的練習,有了這些在學校的累積,就算一時半刻派不上用場,我相信以長遠來說,無論是觀察整個產業的動向、制訂策略,或是其他需要比較深刻的分析判斷能力時,一定都還是會有幫助。
做了決定就不後悔
我會說花兩年到紐約唸時尚不值得(這裡指的是時尚研究,時尚設計以及其他時尚科系我不太清楚),但我完全不後悔,因為那是當初的我(其實現在的我也是),唯一能想到可以達到我的目的的唯一辦法。過往的人生裡,我很少有後悔的事,每一件事之所以會發生,都有跡可循,也都有意義。
許多人會問我對於時尚行銷或是時尚管理等科系的看法,不過我的意見或許不算太中肯,畢竟我沒有讀過,但我覺得,在這個重視經歷遠大於學歷的地方,除非和我一樣有明確的目的,很多時候直接進入職場實戰,會比進學校紙上談兵讀很多理論有幫助很多。
兩年畢竟是段不短的時間,Parsons 的學費就算拿了獎學金仍舊高昂,更不用說紐約驚人的生活費了。花了大把的時間與金錢,是否達到你當初的目的是個很重要、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絮絮叨叨寫了不少,希望對於要不要出國讀時尚、要讀什麼科系存在很多困惑的人,透過我的個人意見給你一點方向:)
我看了心有戚戚焉啊!我在倫敦讀的碩士其實也是名聲遠大於實質,畢了業(還有求學期間)其實對於就業資源沒有特別大的實質幫助,也沒有實習學分當跳板。不過圖書館資源也真的非常充裕。
但讀書就是這麼一回事吧?不論到了甚麼學校,有沒有運用資源還有有沒有汲取到對自己有幫助的經驗、訊息靠的都是自己。
其實我好多Parsons的朋友也有同感!或許全世界的設計學校都類似吧。
我們學校也是硬體資源不錯,但沒有人會把資源整理好端到學生面前,凡事都還是要靠自己。
想知道當初elise在讀大學的時候就知道自己一直對時尚有興趣嗎? 那過程中是否透過剩餘的時間充實自己關於對時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呢(因為自己其實很想要大學畢業後到紐約念研究所然後進入時尚產業,但先在所讀的高中都不是有關這類的,希望能聽聽Elise的想法
Hi Irena,
真抱歉之前漏掉了,現在才回妳訊息。
我一直都對時尚有興趣,因為有興趣,所以對於相關的知識、文化和歷史都會主動接觸吸收。不過其實無論高中還是大學就讀的科系,跟未來是否進入時尚產業的關係並不大,最主要還是自己具備的專業技能和對時尚產業的了解。其實如果讀商或是行銷,對想進入時尚產業工作幫助還滿大的。
希望以上回答對妳有幫助!
請問一下當初elise申請碩士,跨專業的時候學校有沒有給出其他要求呢?
因為我想申請碩士,但是我是英文係。
請問一下除了英文上的要求,申請碩士還有什麼要求嗎?
請問elise當初有想過申請ass嗎?
Hi Bobo,
沒有哦,學校沒有要求,不過根據科系和學校的不同,要求也會不同,這個可能上各別系所網站查詢。
申請的時候要繳交 writing sample,從這份小論文裡就可以看出申請者對於時尚文化的觀點和知識,而這個其實跟大學讀的科系關係並不大,我很多同學大學也是美國的文學系、社會學系、心理學系等等,完全和時尚沒有任何關係。只要能說服招生委員你針對轉換跑道已經有了通盤的思考,也有很不錯的時尚知識以及研究能力,這樣應該就沒問題了。
我之前針對申請學校寫過一篇文章,讓你參考:https://eliseay.com/2017/04/20/admission-parsons-fashion-studies-nyu-costume-studies-fit-fashion-and-textile-studies/
沒有想過AAS耶,覺得拿碩士比較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