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束歐洲旅遊一個月了,想當初在出發前試著搜尋了一些歐洲冬季旅遊重複穿搭的資訊,但都沒有得到很滿意的結論,畢竟想在最省行李箱空間同時又能拍美照的情況下,每一件單品都得發揮最大的效能,不僅要夠保暖能禦寒,還要百搭有風格,才能每天變換出不同的造型,重點材質要好,不然不舒服的衣服上身,扎扎癢癢,一心只想回家換衣服。而因為每個人對單品的要求與對溫度的感知不一樣,網路上個人的旅遊穿搭紀錄相對之下比較沒有參考價值,於是也催生了這篇文章,想提供一些如何兼具實用與美觀的寒冷國家旅遊重複穿搭小技巧。
這次的旅行從巴黎、布拉格、布達佩斯再到倫敦,每個國家氣溫相差並不大,也並沒有到山上或是其他氣溫特別低的地方,然而三週下來歷經的溫度區間大概是 0-15 度,其實溫差也不小,其中以在巴黎時最溫暖,在布達佩斯時最冷。
這三週的旅行重複穿搭,並沒有 21 天的穿搭紀錄,只是一些很基本的保暖概念與簡單的重複穿搭技巧,以大原則為核心,每個人能再以自己的風格與喜好修剪,就能客製化出最適合自己的寒冷國家旅遊行李箱。
Inside My Suitcase
發熱衣:2.25倍圓領*2、1.5倍高領*2、1.5倍圓領*1
上著:Sézane 羊毛混紡毛衣*2、燕麥色純羊毛毛衣、MUJI 灰色純羊毛洋裝、Uniqlo X Marimekko 聯名純棉洋裝(這件有點雞肋,21 天的旅行只穿了一次)、旅途中戰利品 American Vintage 橄欖綠安哥拉羊毛毛衣
下著:燕麥色純羊毛中長裙、Uniqlo 黑色貼腿褲、Everlane 橄欖綠寬褲
內搭褲:2.25倍發熱褲*1、1.5倍發熱褲*1、MUJI 純棉內搭褲*1、厚刷毛內搭褲*1
外著:Thakoon 白色絲質繫帶駝色 100% 羊毛大衣、Genuine People 霧霾藍 100% 羊毛浴袍式大衣、Uniqlo 黑色機能型 Parka 外套、Uniqlo 輕羽絨
鞋履:Dr. Martens Polley 瑪莉珍鞋、Dr. Martens Chelsea 靴(完全沒穿到,可以不用帶)、Clarks 黑色麂皮短靴
配件:純羊毛貝蕾帽*2、多年前在加拿大買的毛絨髮帶、Acne Studios 羊毛圍巾、 Naadam 100% 喀什米爾羊毛圍巾、Tôteme 純絲領巾、Coach 內裡羊毛真皮手套、各式花色中長襪、耳環*2、鎖骨鏈*1、戒指*3、隨身斜背包*2(Prada & Beara Beara)、The New Yorker 帆布托特包*1、旅途中戰利品 American Vintage 棕色真皮皮帶
原本覺得自己帶的東西不多,但全部列出來後發現也滿可觀的哈哈哈XD
這次重複穿搭的絕大多數單品,在之前的 #OOTD 文章裡都分享過。
◆ Layers
也就是每個人都在說的洋蔥式穿搭。
一個 24 吋的行李箱到底要怎麼樣才能應付 0 度到 15 度的氣溫?
各種程度的發熱衣以及各式保暖配件是我的好朋友。
啊,一定要提一下的是,我是個體虛怕冷的人,以前在台灣寒流來時可以穿到 5678 件,沒想到搬到紐約後,漸漸練出只要 3-4 件也能撐過 0 度 的耐冷程度。(3-4 件還是很多好嗎!)
從 15 度豔陽高照的巴黎,到 0 度寒風瑟瑟的布達佩斯,我的穿搭公式都是同一道:
發熱衣(看情況選擇發熱程度,以及穿一件還是兩件)+毛衣(+輕羽絨)+羊毛大衣/禦寒夾克,冷一點的話,圍巾、帽子、手套都會出動。
以發熱衣打底,越內層的越貼身,毛衣也都選擇保暖的純羊毛材質,多層次的結構能留住熱能,天氣轉熱的時候也有脫衣的餘地。
這次出遠門完全沒帶喀什米爾毛衣,原因在於相較於一般羊毛,喀什米爾羊毛相對嬌貴,旅途中奔波不太可能手洗,加上在行李箱裡擠壓拉扯,對衣服的保存也不太好,所以這次帶出門的都是耐操耐磨丟洗衣機也沒問題的粗羊毛毛衣。
延伸閱讀:〈#OOTD 014|六件喀什米爾毛衣大評比:Vince、Everlane、Naadam、Uniqlo、Cashmere Saks Fifth Avenue〉
Uniqlo 的黑色貼腿褲舒適又顯瘦,上身不管搭什麼都行,也是我長途旅行時,行李箱必放的單品之一。而這件 American Vintage 的橄欖綠安哥拉羊毛衣和棕色寬版真皮皮帶,則是這次的巴黎戰利品。
Uniqlo 的輕羽絨也是非常實用的保暖單品,輕便易攜帶以及便於藏在羊毛大衣裡的特性,旅途中放在隨身的帆布托特包裡,可以隨時以防不時之需,保暖之餘也不會顯得臃腫。
多層次的洋蔥式穿法,不只在旅途中很實用,也是冬季必備的穿搭法則。
◆ Materials
由於行李箱空間有限,因此在衣物材質的選擇上,更要花些心思。
保暖、耐操耐洗的面料是我的首選,夏天是純棉,冬天則是純羊毛。
這次出乎意料帶了兩件羊毛混紡的毛衣,原因在於這兩件 Sézane 的毛衣紮實保暖、有我喜歡的細節巧思,就不用說混紡的材質比較耐穿不容易變形,很適合旅途中的舟車勞頓了。
Sézane 是近幾年紅透半邊天的法國品牌,主打法式優雅。其實光看質地說明,我並沒有太喜歡——大多數的款式都還是添加了化學纖維。化學纖維不是萬惡,它能讓羊毛毛衣的版型更穩定一點,也不容易因為拉扯而變形,但在我 2019 年的衣櫥計畫裡,將衣櫃汰換到只剩天然纖維的單品是目標(雖然不是純天然纖維的衣物就是好,很多也有其潛在的環境問題),因此面料方面,是我遲遲沒有嘗試 Sézane 的原因。不過 Sézane 的設計實在讓人無話可說,像是這件棕色毛衣外套袖口的蕾絲細節,又或是下面一件灰色毛衣側襬的鈕扣與剪裁設計,簡約但不簡單,非常有特色。
袖口的蕾絲設計與正面的雕花鏤空,能看見 Sézane 設計團隊的用心。
如果沒看到側襬的弧形剪裁和側邊的鈕扣設計,這就是一件很簡單的灰色毛衣。不過由於多了這些小細節,一件簡約的灰色毛衣,也多了一些個人化的呢喃。
異材質的搭配也會讓穿搭多出一些巧思。

毛絨頭套、羊毛圍巾與大衣、皮革手套、棉質洋裝,雖然面料多元,但大多數都是相近色系,看起來還算和諧(是吧?)
在異材質的混搭上,根據經驗,我覺得:
相近色系/基本色系選擇不同面料,能營造一些俏皮與巧思,不過如果是鮮明色調又是不同面料,可能會有點太過。
◆ Colors
選擇舒適保暖的面料後,再來就是顏色。
冬天旅行,想要盡可能拍出不重複的穿搭,大衣絕對是關鍵。然而大衣體積大、重量重,無論如何不是旅行的好朋友。這次旅行帶了兩件大衣、一件禦寒夾克以及一件輕羽絨,是有史以來出遠門帶最多外套的一次。
配件和大衣的顏色可以有記憶點,但毛衣、褲子、裙子和洋裝則走基本百搭的大地色路線。

這套純羊毛燕麥色套裝出現在我的 #OOTD 文章裡很多次了,2018 年 1 月購入到現在依舊愛穿中。無論是成套出現還是拆開來搭配,幾乎都不會出錯,一路上也都保暖舒適。
挑一個能和所有顏色放在一起都不顯得突兀尷尬的基本大地色系,算是重複穿搭的基本牌,也是在行李箱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最能頻繁運用的決定。
比較特殊的顏色可以放在配件上,無論是帽子、圍巾還是襪子,小面積的跳色、亮色或是圖騰比較不容易出錯,但每天都能有點不同。
羊毛裙底下是發熱褲,外加花俏中長襪,穿褲子的時候,也會視天氣穿上內搭褲或是發熱褲。畢竟一天在外晃蕩 8-10 小時,穿多一點比較能應付日夜溫差以及長時間的寒風瑟瑟。
依舊是同一套純羊毛燕麥色套裝,但搭上黑色皮革手套以及橘紅色羊毛貝蕾帽,透過配件的變化,達到造型上稍稍的不同。
而露出黑色的高領內搭,也和黑色的皮革手套、瑪莉珍鞋和墨鏡隱隱有點呼應,橘紅色的羊毛貝蕾帽非常搶眼,但因為和霧藍色大衣同為羊毛,比較不會不和諧。
◆ Accessories
其實在顏色上已經提過配件的運用方式了,除了基本的帽子、圍巾的變化之外,就是各種花紋圖樣的鮮豔襪子了。
Paul Smith 的中長襪很適合跟我一樣喜歡花俏的人。
而就實用層面和搭配層面上來說,手套也是個很可以繼續嘗試、研究的類別。0 度左右的天氣,有沒有戴手套真的差——很——多,保暖之餘還能增加一點風格。
延伸閱讀:〈#OOTD 013|2019 衣櫥計畫之六:Are Studio 皮革包與 Dr. Martens 瑪莉珍鞋〉
簡單總結一下我的歐洲冬季 0-15 度的旅遊重複穿搭重點:
- 洋蔥式穿搭法,越內層的越貼身
- 用配件改變造型,配件可以選擇不同材質,顏色也可以更多元
- 冬季旅遊拍照時,外套是重點,可以帶上不同風格的跳色大衣,但毛衣、褲子、裙子還是維持在基本大地色系
- 舒服保暖的面料以及百搭的版型和設計才能達到高搭配率
- 異材質混搭上,相近色系/基本色系選擇不同面料,能增加巧思與創意,但如果是鮮艷色系又不同面料,會有點太多
希望以上的冬季旅遊重複穿搭技巧整理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其他的私房秘笈,也歡迎跟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