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on: April 18, 2020 Posted by: Elise Ay Comments: 0

很久沒有看時尚書籍看得這麼一氣呵成、酣暢淋漓了,香港作家方太初的文字極好,不是那種資料整理式的文字,方太初針黹一般的文字將歷史、文化,以及她的個人觀點縫紉成篇,一則又一則的散文寫的是時尚、是電影、是文學、是文化,同時也是社會、是政治、是性別、是時代精神。

 

身為香港時尚評論網站《一物》(Object A)前總監的方太初,信手拈來就是深厚的文化歷史的融會貫通,將時尚作為主題,但其實寫的是她對於世界的觀察。她以文化研究的視角看待時尚,以時尚評論大時代。方太初也寫詩、寫小說、寫評論,還得過許多文學獎,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出身的她,對於文學、文化自有一番功力與底蘊。

 

「每個設計都在回應與介入時代,而設計師也藉由時裝融入歷史。」

 

《衣飾無憂》其實是 2016 年出版的作品了,裡頭提及的時裝秀都已經有點舊,但完全不妨礙閱讀的興致,拉開一點距離,更容易理解時尚、品牌與設計師之於時代、社會的意義。書籍的副標題是「時尚符號、靈魂、風格與慾望」,這四點也成了書中重要的起承轉合,四者的符碼更成為封面的主視覺。

 

《衣飾無憂》的書封設計很讓人驚喜,以時尚符號、靈魂、風格與慾望四者的符碼串成書封上唯一的圖樣,而這個圖樣竟是以紅色棉線一針一針縫上的,CRANE’S LETTRA 純棉紙的採用,讓書本拿在手中,有種把玩衣料的錯覺。

 

之前在〈Monthly Read|五月選書:寫在夏日的開端〉裡,曾經推薦過她的第一本書《浮世物哀》(點我),那時候我曾寫下:

 

《浮世物哀》是本寫得很精緻工巧的時尚文化評論,也每每在方太初的字裡行間,看見她的慧黠聰穎——那種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淵博智識。各種文化類別,在她筆下的交會總是那樣自然而然,那樣靈光閃現的跨領域對話、舒服、美麗而鞭辟入裡的文字,讓人不禁對她相當欽佩。

 

我不喜歡看那種整理好的時尚文獻,像是改變歷史的 50 款洋裝、時尚產業裡重要的 100 位靈魂人物之類的時尚書籍,填鴨式地將資訊塞進書裡,雖然能更有系統地架構出對於時尚的認識,但好像有點無聊。我喜歡文學作品裡的時尚書寫,像《紅樓夢》裡描述衣服器物的精緻文字,又或是張愛玲對於各種物事、衣料的精準描寫,李維菁寫當代女性對於物品的執著與注意,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周芬伶筆下的一件 Prada 白襯衫。我同時也喜歡塊狀式地以時尚為中心擴散出去的文化論述,有著對世界更深刻細膩的觀察與認識。

 

「時尚不止於時裝,更是時代的印記。」

 

《衣飾無憂》是香港三聯書局於 2016 年底出版的,目前博客來上已完售,不知道實體書局是否還有?這真的是本已經好久沒讀到論文字、論內容、論書籍設計,都很用心又處處有靈光的一本好書。

 

《衣飾無憂》博客來傳送門(點我)

《浮世物哀》博客來傳送門(點我)

 

延伸閱讀:

〈Monthly Read|夏季選書:洞悉人性的小說〉

〈Monthly Read|五月選書:寫在夏季的開端〉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