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夏天寫過第一集的 What’s In My Bag (點我),沒想到迴響超出預期,原來大家都很喜歡看別人包包裡裝什麼、平時用什麼(因為我也是哈哈)。前幾天收到新買的 Chanel 古董包才發現,我的 Longchamp 上班包已經閒置了一個半月了。居家隔離期間若要出門買菜,都把所有需要的東西塞口袋,都不帶包出門XD
於是事隔八個多月,第二集的 What’s In My Bag 終於上線(嘿嘿)這次是上班包版本。
對於 Longchamp 的包款一直都不陌生,大學時候的書包就是 Longchamp 的折疊包,從短把、長把到行星包都用過,只是對 Longchamp 的印象就一直停留在裝書很好用的折疊尼龍包上。
這幾年 Longchamp 轉型成功,將一個注重品質與工藝的經典法國品牌,再增添了一點時下年輕、活潑甚至有點街頭的氣息,但又不失其優雅的波希米亞法國風情。尤其 2019 秋冬的 LGP logo 新系列,年輕化的企圖溢於言表,完全跳脫了 Longchamp 以往經典而有點陳舊、過於成熟的形象。
連續三季的紐約時裝週都去看了 Longchamp 的秀,每看一次秀就加深了我想入手 Longchamp 皮革包的想望,看了三次秀累積的欲望讓我終於下手。在實用與價格的雙重考量下,最後在 Saks Fifth Avenue 的折扣網站 Saks Off Fifth 買了這個 2019 年秋冬 LGP logo 的小羊皮摺疊包(點我)。
這款折疊包的黑、白、紅撞色實在太可愛,除了 logo 的跳色,改版過的長背帶背起來不會太長,對 155 公分小個人而言非常剛好,而且背帶加寬,對肩膀很友好,更不用說背帶還是和黑色包體對比的象牙白,簡單的配色卻十分有特色。
What’s In My Work Bag?
◆ YSL 經典卡夾:前年的生日禮物。卡夾前後各兩層,稍嫌少,兩側之間可以塞紙鈔。
◆ MAC 唇膏 – See Sheer 和 Chilli:近期最常擦的兩支唇膏,一支水潤一支霧面。
◆ Biorderma 護唇膏:身為貝德瑪卸妝水的愛用者,去年到巴黎時也順道帶走了同品牌的護唇膏,清清淡淡的味道但滿滋潤的,很適合乾燥的紐約。
◆ 多年以前全家集點換的阿朗基小收納袋:同款還有一個大一點的收納袋,被我拿來當筆袋用了好多年,應該用了五年以上了(不過現在不用筆袋了)。
◆ Ralph Lauren Library 捲尺:還是學生的時候曾經到 Ralph Lauren 的紐約檔案室參觀過,當時要進去參觀不僅要簽保密切結書,手機還要寄放,所有的回憶都留在這個捲尺紀念品上了。之所以會隨身攜帶是因為工作有時候會需要丈量。
◆ Everyday Object 帆布收納袋:零零散散的小東西都收在這裡。
◆ Marc Jacobs 鑰匙圈:五年多前短暫來紐約發表論文時在 Bookmarc 買的(Marc Jacobs 的書店)。現在沒有這個顏色的,也漲價超級多,印象中好像翻倍。
◆ 幾乎沒在用帶心安的行動電源:身為一個強迫症,手機電量位於 60% 就是非常低,除非不得已,出門在外時電量會維持不低於這個額度,真的很少用到行動電源,真的是帶心安的。
◆ 紐約地鐵票:將近兩個月沒有搭地鐵了,等到紐約解禁封城,大家又開始搭乘地鐵時,不知道又是一番怎麼樣的光景?
以下是防疫小物:
◆ Aesop 乾洗手:紐約疫情爆發前,某天下班突然靈光一閃想去 Aesop 晃晃,於是帶回兩瓶小瓶的乾洗手。過沒多久疫情爆發,就什麼也買不到了。其實當時店員還問我要不要買乾洗手液的補充包,我說不用⋯⋯非常後悔。
◆ 酒精分裝噴瓶:神經質如我,非常時期出門很需要帶酒精。
◆ Arket 護手霜:今年初在倫敦的 Arket 買的,橡苔(oakmoss)氣味很療癒。用了太多乾洗手和酒精手很乾,需要隨時補擦護手霜。
◆ 屈臣氏小鴨面紙:就算面紙也硬要買可愛一點的。
◆大創米妮抗菌濕紙巾:好久以前在台灣買的,如果不能走極簡路線,那就可愛到底吧。
◆ 中衛酒精棉片:之前回台灣時買的,隨身攜帶拿來擦手機。
這款 2019 秋冬 LGP 小號小羊皮包容量其實滿夠的,內裡是印上了 Longchamp logo 的紅色棉布,有兩個內袋夾層,比起尼龍托特包再更實用一點(不過覺得內裡的棉布質感可以再更好)。我很幸運買到的這款是法國製的,覺得好像又更貼近了品牌一點(完全心理作用XD)。
平時上班還會另外用一個帆布包裝便當、環保餐具和保溫瓶,自己帶便當不僅省錢還不用煩惱中餐吃什麼,一舉兩得哈哈。
其實內容物和第一集 3.1 Phillip Lim 大同小異,大概只差在現在多了很多消毒清潔用品。
你的包包裡會裝些什麼呢?有沒有什麼我沒提到,但你覺得超實用的隨身小物,歡迎分享給我:)
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