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收到不少詢問紐約現況、是否該賭一把,排除萬難依舊飄洋過海,來到紐約開始留學生活的私訊。在一對一的私訊裡有時候很難真的把觀點和立場說明清楚,於是決定趁著週末把它寫成一篇專文。
其實早在一個多月前就有想寫下這篇文章的念頭,但礙於城市還沒開放、局勢變化太快,在什麼都不明朗的情況下給建議,好像沒有什麼著力點,一切都僅憑直覺。如今紐約市第二階段開放,預計七月初就能迎來第三階段開放,然而已經開放幾週的美國其他州如今確診案例又急速攀升,在這樣沒人說得準又變幻莫測的情況下,我的答案會是:如果可以的話,延遲一年再入學。
這個答案立基在「想讓留學效益最大化、讓錢花得值得」的基礎上。
當然如果家財萬貫,錢怎麼花都沒關係,又或是拿到全額獎學金或是公費,不得不在今年出發的人,不在這篇文章的討論範圍內。這裡也以紐約市為主,畢竟我也只待在這裡,不太清楚其他州與城市的情形。
究竟該不該在這動盪的 2020 年來到紐約開始留學生活?以下會從課堂學習、生活體驗、簽證申請以及未來工作機會考量四個方向來討論,為什麼我覺得推遲一年再來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決定。
Disclaimer:這篇只是我的個人意見,希望能提供還在糾結的人一些曾經也身為留學生、從美國疫情爆發到趨緩一直住在紐約市的一些觀點與觀察,最後究竟要不要賭一把排除萬難來到這裡,還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課堂學習
出國留學除了拿到學位、習得專業知識之外,更多的學費繳的大概是能夠得到於課堂間與老師、同學面對面互動的機會、體驗西方教育大膽發言提問的風氣、就事論事的辯論與來回的觀點交換、圖書館的資源,以及各種面向的校園生活。比起那一紙文憑,這些是我覺得留學生活裡更重要的經驗。
美國一些學校與學程已經宣布 2020 年秋季班全面改為網路授課。今年疫情爆發,全美大學改為網路教學後,Parsons 線上學生社團裡一片怨聲載道,除了學習品質打折但學校不退費外,更在於「沒有實作以及面對面經驗的藝術學校,如何能稱為一所藝術學校?」今年畢業的設計系學生,不但沒有畢業展,時裝週的畢業成果走秀也被迫取消,讀了四年希望換得的實體展秀,最後都成為線上點評。藝術講求的是此時此地的美感體驗,線上化的一切,有點本末倒置。少了處在當下的體會,這樣的學校生活或許會有點蒼白。
如果將範圍拉到更普遍的美國大學,越知名的大學學費越貴是事實,但全面改成網路授課後,學費並沒有打折,每天面對的都是螢幕的留學生活,有點像把錢砸在水裡,花了一、兩百萬台幣換來一學期(甚至一整年)不怎麼有趣的線上課程。網路授課的學習經驗不理想的情況下,將入學年份往後延一年,等到疫情更穩定、實體教學再度恢復之後,學費應該會繳得比較心甘情願,也比較值得。
延伸閱讀:〈Parsons Notes|花兩年的時間到紐約讀時尚,值得嗎?〉
生活體驗
6/22 紐約市第二階段開放,部分餐廳開始提供戶外用餐,第三階段開放後也能開始室內用餐,然而許多無論是知名還是道地的餐廳與商店卻是永久歇業了,城市的某些部分依然死寂;酒吧與咖啡廳開放外帶與外用,泡咖啡廳的機會被疫情剝奪,少了許多看人的樂趣;博物館、百老匯、運動賽事與各種精彩的藝文表演距離重新開演仍舊遙遙無期,沒有百老匯的紐約還是紐約嗎?
少了觀光客的紐約,某種程度上也不太像紐約了(雖然這種清幽的城市感還滿好的),城市解封後,大多數的公司仍舊讓員工在家上班,街道上少了摩肩接踵與吵嚷喧囂(不過從前車陣裡刺耳的喇叭聲又回來了),那種被認為是紐約的「紐約精神」,以及這座城市的活力,都不再是世界習慣的從前的紐約了。
沒有百老匯、沒有屋頂酒吧、沒有人流熙來攘往的時代廣場,沒有那些對於「紐約」這座城市於影劇裡呈現出的美好想像,可能就會是今年下半年紐約生活的真實寫照。
週五傍晚走在 SoHo 的街頭,知名餐廳的戶外用餐區幾乎客滿,有些盛裝的人們為了整體造型而捨棄了口罩,雖然桌與桌之間按照社交距離一一排開,然而人群的密度依然很高。夏天天氣太好,沒有人想繼續關在家裡,然而照這個樣子繼續開放下去,難保紐約不會像亞利桑那、佛羅里達和加州一樣,疫情又再度爆發。如果疫情緊張再度封城,紐約的生活體驗會直接被限縮在小小的自己的公寓裡。
由於疫情而造成的高度失業,也間接影響了城市的治安。過去三年我常對來紐約玩的朋友說「紐約治安很好,完全不像歐洲城市需要擔心扒手」,然而現在城市的治安感覺有點搖擺,我不太常出門,街道上的行人也還不算多,似乎也沒有人能準確說出究竟現在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過話說回來,今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在這個時候來到紐約,或許會遇到一些有趣的事情,但與此同時,這無疑也會是最動盪的時刻吧。
簽證申請
川普上週發布行政命令,更嚴格限縮了美國工作簽證的發放。據說美國在臺協會的學生簽證申請面試,目前幾乎都預約不到,或是預約到但又被取消了,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會拿到簽證,或許學校開學了,但學生簽證依舊遙遙無期。
這或許是決定是否在這個學年出國最具體的阻礙,拿不到簽證,留學生活就無法開始。
未來工作機會考量
美國失業率高達 13.3% 的現在,無論實習或是工作,就連美國本地的應屆畢業生都很難找了,遑論外國人。雖然一般的碩士課程都為期一到兩年,或許畢業後剛好幸運遇上景氣轉好,但就現實層面而言,經濟在短期間不太可能谷底大反彈,如果社會經濟的發展逐漸回穩,晚一年入學,等到畢業時,就業市場可能會相對好一些,不過也沒有人說得準未來的事,再加上年底美國總統大選,未來更難預測了。
在這個動盪的時刻,有新聞魂的人或許很適合來紐約探險,但如果單純只是想好好體驗紐約留學生活的人,推遲一年入學,在各方面應該都會比較物超所值,留學的效益也能比較高一些。
“New York is an ugly city, a dirty city. Its climate is a scandal, its politics are used to frighten children, its traffic is madness, its competition is murderous. But there is one thing about it – once you have lived in New York and it has become your home, no place else is good enough.”
― John Steinbeck
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約翰 · 史坦貝克曾經寫過:「紐約是座醜陋、骯髒的城市。它的氣候是則醜聞,它的政治常會嚇壞小孩,它的交通太瘋狂,裡頭的競爭激烈得會殺人。然而有一件關於它的事千真萬確,那就是,一旦你居住過紐約,而它也慢慢變成你的家,世界上其他地方都再也不夠好了。」
出國留學很大一部分就是為自己的生活與人生做出各種決定,小至晚餐吃什麼,大至租房、辦理簽證,在脫離家人朋友以及過往熟悉的生活後,自主決定生活裡的每一件大小事。遠渡重洋開啟新生活的第一步,就是為自己的每一個決定負責。沒有什麼比較好、哪個比較差,不同的選擇會帶領人走往不同的方向,重要的是,做了決定後,就不要後悔了。
到 Instagram(@eliseai) 看我最即時的紐約生活更新!
嗨~Elise,我是Adrienne,逛了一下你的網站,覺得好豐富!我很好奇你是這麼做出這個網站的(版面設計、外掛、網域申請、平時如何分配時間維護更新),我正好開始在做網站,雖然性質很不相同,但覺得你的網站放到哪個領域都是超棒的…想拜託你有空時寫一篇這個網站如何誕生的分享文~
目前我是在找UI/UX工作的人,去年從人類系畢業後(btw, 我也有輔中文系XD)也一直想出國在唸個碩,不過出社會後過得有點跌跌撞撞,看到你的生活故事後,也想向你看齊,成為精緻的人,你的托福備考文章也有督促到我認真準備托福的心,總之,是各方面都想向你學習。祝你的生活一切順利,希望一年後的我也可以到紐約去(不只是旅行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