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Tuesday, March 02, 2021

The AY

Explore aspects of travel, fashion, art and lifestyle across boundaries

MENU
  • About
  • Fashion
    • 紐約時尚產業
    • 衣櫥計畫
    • Event
      • NYFW
    • Fashion 101
    • Material Girl
      • Handbag
      • Shoes
      • Accessories
      • Skincare / Makeup
  • Lifestyle
    • New York
    • Art
      • Dance
      • Exhibition
    • Monthly Read
    • Netflix
    • Diary
    • Café
    • Stationery
  • Travel
    • Europe
      • France
      • Germany
      • Netherlands
    • USA
      • New York
    • Taiwan
  • Stories
    • Interview
  • Academia
    • TOEFL
    • DELF
    • Fashion Studies
  • The AY | Select
  • About
  • Fashion
    • 紐約時尚產業
    • 衣櫥計畫
    • Event
      • NYFW
    • Fashion 101
    • Material Girl
      • Handbag
      • Shoes
      • Accessories
      • Skincare / Makeup
  • Lifestyle
    • New York
    • Art
      • Dance
      • Exhibition
    • Monthly Read
    • Netflix
    • Diary
    • Café
    • Stationery
  • Travel
    • Europe
      • France
      • Germany
      • Netherlands
    • USA
      • New York
    • Taiwan
  • Stories
    • Interview
  • Academia
    • TOEFL
    • DELF
    • Fashion Studies
  • The AY | Select
LATEST POSTS
#OOTD 025|What’s in My Bag? 倫敦小眾包 DeMellier Mini Florence
The Inauguration|服裝作為一種表態:第 46 屆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上的衣著政治
#OOTD 024|Vintage 檔案室:兩件 Christian Dior 西裝外套 & Oversized 西外挑選小技巧
The Queen’s Gambit|從 Netflix 影集《后翼棄兵》看 60 年代的時尚浪潮(上):Beth Harmon 的服裝語言
#OOTD 023|好穿又實搭的馬汀大夫!三款值得入手的 Dr. Martens
#OOTD 022|黑五買什麼?趁著折扣季,優化你的衣櫥
Material Girl|英倫文青皮革包 Beara Beara 經典包款 Alex 和 Alex Mini,怎麼選?
uka|在日系優雅裸色指彩中,探索個人理想風格
#OOTD 021|四種常見牛仔褲版型簡介:窄管褲、直筒褲、錐形褲、喇叭褲
Emily in Paris|《艾蜜莉在巴黎》系列 Ep.2:Work to Live or Live to Work?美、法工作生活平衡

Tag: are studio

#OOTD 013|2019 衣櫥計畫之六:Are Studio 皮革包與 Dr. Martens 瑪莉珍鞋
Posted on: October 22, 2019 Posted by: Elise Ay Comments: 0

IMG_2828-1440x1081.jpg
Elise Ay

台大中文系、台大中文所畢業,以為自己會當一名文學教授,沒想到後來跑到紐約 Parsons 設計學院又拿了個時尚研究碩士學位。流轉在時尚品牌的紐約分部,見證時尚產業的華麗與蒼涼。

Top Posts

  • Monthly Read|張愛玲新手入門指南:幾本張愛玲作品推薦
  • Fashion Worker|時尚產業裡到底有哪些部門?究竟要如何才能進入時尚產業?
  • #OOTD 023|好穿又實搭的馬汀大夫!三款值得入手的 Dr. Martens
  • #OOTD 021|四種常見牛仔褲版型簡介:窄管褲、直筒褲、錐形褲、喇叭褲
  • Material Girl|英倫文青皮革包 Beara Beara 經典包款 Alex 和 Alex Mini,怎麼選?
  • Interview|「只要找到自己的價值,在市場上就有不可取代性。」AHA 品牌顧問團隊靈魂人物 Henry 專訪
  • New York|防疫期間紐約找房日記 Ep.1:紐約租房市場
  • The Queen's Gambit|從 Netflix 影集《后翼棄兵》看 60 年代的時尚浪潮(上):Beth Harmon 的服裝語言
  • Interview|「也許就是我人生中這一連串的錯過,才造就了現在的我。」台灣時尚插畫家 Jing You 專訪(上)
  • Interview|人生是一場無止盡的探求:從「求其放心」到「此心安處」。美妝 Youtuber 查理 Charlene 專訪

Instagram (@eliseai)

how it started vs. how it’s going can’t belie how it started vs. how it’s going

can’t believe it’s march again. anybody remembered what actually happened since last march?

距離全球疫情大爆發即將屆滿一年,逐漸習慣的生活模式隨著排華事件再度升溫,那種對於外出的恐懼又回來了——那是一種不曉得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事、處處危機四伏、無法相信任何人的害怕。

除了減少外出的次數、點到點式的移動,走在路上時只要後面有人就會疑神疑鬼,畢竟紐約近期好多案例都是走在路上,莫名其妙就被人從背後捅一刀(或很多刀),而原因就只是不喜歡他走路的樣子/看起來的樣子,基本上就是沒有原因。

人與人間的憎恨,比起病毒更可怕。種族像是一種原罪,沒來由的憎恨一個群體,那真的是很龐大而尖銳的負能量。

異地生活的困難之一,在於無論再怎麼試著融入,自己還是自己,有許多無法改變的前提,而這些前提竟然是帶來生命被威脅的原因,真的無解(負能量式結尾😭)。

#likeforfollowers #likeforlikeandfollow #followlike  #likers #like4follow #liker #likeforlikeback #like4likes #likeforlikes #f4f #styling #likelike #f4follow #l4 #l4like #l4l #followforlike #follower #followersinstagram #likeforfollow #followfollow #follow4followback #followbackinstantly 
#followforfollowback #followersfree 
#followers #follow
sounvenirs from the sea 🐚 @susailojewelry Enjo sounvenirs from the sea 🐚 @susailojewelry 
Enjoy 15% off with code “elise15”✨

#susailojewerly #DazzlingMe
winter essentials - sunlight, americano, and every winter essentials - sunlight, americano, and everything cashmere🐏

於是二月份就要這麼過完了,這一年就這樣過了六分之一。

新的一年大抵還是去年的延伸,沒有太大的不同,但也不這麼相同了。

生活還是依然這麼過著,但心境好像有了點躍進——既然大環境依舊滯悶,無法透過尋求外在刺激讓生命更紮實,那就要更誠實地向內探求,企圖讓自己由內到外活起來。

「這世上,只要是有點價值的東西,沒有一個是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到手的。

不過,耗費時間和心力,完成那件困難的事情後,那會成為人生的奶油。

奶油中的奶油,意思就是最好的東西。人生最重要的精華——那就是『crème de la crème』。你懂嗎?除此之外,都是乏味無趣的事。」

——村上春樹《第一人稱單數·奶油》

最簡單的奶油烤土司可能是無論哪個階段吃都能感覺到美味的東西。

人生中的奶油,大概也是那些最簡單、樸實無華,卻異常能帶給人滿足的東西吧。去蕪存菁找到那些奶油般的事物,然後好好追求、好好完成。
Monday dose of calm Monday dose of calm
#stopasianhate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y #stopasianhate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yet words possess the power to communicate. 

You don’t have to love us, but please at least respect us - respect our ethnicity, respect our being.

「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點點。」馬奎斯在《百年孤寂》的開篇這麼寫道。

以前讀這一段,我以為是因為還沒有語言,所以必須用手指指點點,但現在再讀,好像看到了更多的層次——人類對著世界指手畫腳,於是開始有了權力、有了階級、有了疆界、有了他者。

他者(Otherness),是哲學裡核心的概念,也是後殖民論述中常見的術語,那些非我族類的通通是他者,他者因為跟我們不同,所以不能享有跟我們一樣的東西。

歐美地區其實排華的情況從來沒有消失過,只是從疫情爆發以來,更加劇了非我族類的意識,暴力攻擊事件直線上升,他們的怒氣沒有理由,只因為我們跟他們不同,以及對於亞洲人的刻板印象。他們專挑老年人下手,因為老年人不喜惹事,大多不會報案;因為老年人英文不夠流利,不太會反擊;因為老年人不熟悉網路,事件不會被傳播出去。

亞洲人是個特別會隱忍的民族,受了委屈總是往肚子裡吞,因為不想麻煩別人、因為不想抱怨,把吃苦當吃補,這些都是為了達到目標的必經過程。亞洲人溫和,在很多事情上不爭,覺得過了就算了,沒關係,不要與人衝突(潛台詞:小心他有槍)。

身旁一些朋友都有過走在紐約街頭就莫名其妙被指著鼻子破口大罵「滾回你的國家」的經驗,當下除了錯愕還是錯愕。如果這是一種群體記憶,那麼它不該被合理化。

有一段時間我覺得無論做什麼都無濟於事,我只要把自己照顧好就好,多說無益,也沒有用。然而,沉默是歧視的共犯,至少我還能訴說,我還能拍下這些影像,傳遞一個訊息——你不必愛我,但你必須尊重我,必須尊重每一個人生而為人存在的價值,無論種族、性別、年齡。

「所謂文明就是一種傳達,他說。如果有什麼不能表達,就等於不存在一樣。⋯⋯如果失去可以表現、傳達的東西,文明便結束。」——村上春樹《聽風的歌》

我想文明也是一種溝通,有了不同想法意見的往來互動,文明才得以進步。

「但是,要說得坦白真誠,卻非常困難,我越想說實話,正確的語言就越沉到黑暗深處去。」

於是絮絮叨叨講了這麼多,好像依然搔不到癢處,語言遺失在意識的大海裡。如果你也跟之前的我一樣,覺得無力,覺得做什麼都沒有用,或許可以試著分享、試著訴說,試著讓更多人了解正在發生的事,以及身為亞洲人的立場。

要解決一個問題,必須先承認這個問題存在。

影集《The Newsroom》的第一集這麼說道。

要處理種族問題,必須先承認種族意識根深柢固,而後才有更多討論、進展的可能。
creamy cooper with a twist🇬🇧looked who i bum creamy cooper with a twist🇬🇧looked who i bumped into - a twin of the creamy copper i met in rhode island

繼上次在羅德島遇到可愛的奶油色 Mini Cooper沒多久,又在曼哈頓遇到了他的雙胞胎🖖🏻

只是因為下雪的關係,車子有點髒😅
MOOD but at least I’m wearing my beloved vintage MOOD
but at least I’m wearing my beloved vintage @celine wool blazer

細節的價值🧶✨
#Elisesvintagearchive

前陣子超級幸運找到這件純羊毛、內裡真絲的 vintage Celine 金釦西裝外套,毛線球一般的金釦側邊還有品牌的 logo 壓印,幾十年過去,扣子不但沒有褪色,在這個速食的時代,反而更顯出它的精緻與細節。

Celine 這個法國品牌,其實在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高級訂製童鞋起家,一直到50年代末、60 年代初,事業範圍才開始拓展到女鞋、配件,以及女性成衣,60 年代末才涉入皮件。 

在那個年代,Celine 是當代以及實用的代名詞,華麗細緻中,更強調的是能方便活動的實穿與舒適。

有別於大多品牌的創辦人都是男性,Celine 是由 Céline Vipiana 女士和先生一起創立經營。Céline Vipiana 女士過世之後,來自美國的 Michael Kors 成為品牌的第一位創意總監,從 1997 年到 2004 年,他為 Celine 奠定了高識別度、簡約優雅的良好基礎,讓這個當時幾乎沒什麼人知道的小品牌,漸漸走進大眾的目光,然而他覺得因為負責的品牌太小,他在 LVMH 集團裡不受重視,因而 7 年之後憤而離開 Celine,成立自己的品牌。

2004-2008 的過渡,Celine 又經歷了兩位創意總監,但品牌又跌回谷底,一直要到 2008 年 Phoebe Philo 掌舵,那十年才真正建立起 Céline 在時尚產業裡的聲望,打造一個簡約俐落但充滿力量的優雅女性形象。

每當找到一個千載難逢的 vintage 物件,總想知道與它相關的更多歷史以及背後的故事,除了它的物質性,vintage 更多的是它的過程,它所存在的時空流轉、那些細節背後的故事價值。

#機械複製時代僅存的物質的浪漫

#likeforfollowers #likeforlikeandfollow #followlike  #likers #like4follow #liker #likeforlikeback #like4likes #likeforlikes #f4f #styling #likelike #f4follow #l4 #l4like #l4l #followforlike #follower #followersinstagram #likeforfollow #followfollow #follow4followback #followbackinstantly 
#followforfollowback #followersfree 
#followers #follow

© 2021 The AY|Say hi: hello@elise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