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aturday, March 25, 2023

The AY

Explore aspects of travel, fashion, art, and lifestyle with a cultural lens

MENU
  • About
  • Fashion
    • 紐約時尚產業
    • 衣櫥計畫
    • Event
      • NYFW
    • Fashion 101
    • Material Girl
      • Handbag
      • Shoes
      • Accessories
      • Skincare / Makeup
  • Lifestyle
    • New York
    • Art
      • Dance
      • Exhibition
    • Monthly Read
    • Netflix
    • Diary
    • Café
    • Stationery
  • Travel
    • Europe
      • France
      • Germany
      • Netherlands
    • USA
      • New York
    • Taiwan
  • Stories
    • My Unintentional Gap Year
    • Interview
  • Academia
    • TOEFL
    • DELF
    • Fashion Studies
  • The AY | Select
  • About
  • Fashion
    • 紐約時尚產業
    • 衣櫥計畫
    • Event
      • NYFW
    • Fashion 101
    • Material Girl
      • Handbag
      • Shoes
      • Accessories
      • Skincare / Makeup
  • Lifestyle
    • New York
    • Art
      • Dance
      • Exhibition
    • Monthly Read
    • Netflix
    • Diary
    • Café
    • Stationery
  • Travel
    • Europe
      • France
      • Germany
      • Netherlands
    • USA
      • New York
    • Taiwan
  • Stories
    • My Unintentional Gap Year
    • Interview
  • Academia
    • TOEFL
    • DELF
    • Fashion Studies
  • The AY | Select
LATEST POSTS
My Unintentional Gap Year|快樂還是成就?月亮與六便士
My Unintentional Gap Year|升遷前夕,我提出了辭呈
New York|撫慰亞洲胃:八間曼哈頓亞洲餐廳推薦
#OOTD 030 衣櫥精選|打造一個不過時的經典衣櫥
#OOTD 029 衣櫥精選|在巴黎一口氣拿下三款 Old Céline 經典包
#OOTD 028|2021 設計師百搭質感單品盤點:Saint Laurent, Prada, Burberry, Totême, Tory Burch
#OOTD 027 衣櫥精選|我最常戴的五副墨鏡:Chanel、Ray Ban、Tom Ford、Gucci、Aperçu
Beara Beara|Dearest Elise,收信快樂 ft. Beara Beara Elyse 信封包
New York|那些到美國留學前,我希望知道的事
#OOTD 026|Prada 德比鞋與目前衣櫥裡第一名的 Vintage Celine 羊毛金釦西外

Tag: Lipstick

Lipstick|Tom Ford Girls #024 Emma 原來是限量款的迷你白管!
Posted on: January 27, 2018 Posted by: Elise Ay Comments: 4

IMG_2828-1440x1081.jpg
Elise Ay

台大中文系、台大中文所畢業,以為自己會當一名文學教授,沒想到後來跑到紐約 Parsons 設計學院又拿了個時尚研究碩士學位。流轉在時尚品牌的紐約分部,見證時尚產業的華麗與蒼涼。

Top Posts

  • #OOTD 017|歐洲冬季旅遊 21 天,幾個 0-15 度的重複穿搭小技巧
  • Fashion Worker|時尚產業裡到底有哪些部門?究竟要如何才能進入時尚產業?
  • #OOTD 021|四種常見牛仔褲版型簡介:窄管褲、直筒褲、錐形褲、喇叭褲
  • Interview|「只要找到自己的價值,在市場上就有不可取代性。」AHA 品牌顧問團隊靈魂人物 Henry 專訪
  • #OOTD 023|好穿又實搭的馬汀大夫!三款值得入手的 Dr. Martens
  • Monthly Read|張愛玲新手入門指南:幾本張愛玲作品推薦
  • Interview|「只要相信自己在做的事,別人也會跟著相信你。」Z世代才女,用文字與影像訴說另一種生活的可能——Iris Huang 專訪
  • #OOTD 016|Paris:每回來巴黎必逛的文青時裝小店 American Vintage
  • Emily in Paris|《艾蜜莉在巴黎》系列 Ep.2:Work to Live or Live to Work?美、法工作生活平衡
  • #OOTD 003|Fall in Love! 紐約秋季的 5-15 度冷天重複穿搭

Instagram (@eliseai)

an old-fashioned global trotter 🌍 it’s indi an old-fashioned global trotter 🌍 

it’s indisputably a privilege to be able to travel so frequently — to explore the world, to savor the food, to experienc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to connect with people you never imagined you would meet. 

so here’s a little photo tribute to the status quo🥂

搬到紐約後,慢慢習慣來來去去——

身邊朋友的遞嬗、生活環境的更迭、巷口店家的消長,習慣了變動是常態的日常。

我以為,人會因為環境而改變,但終究,我們都帶著過往的自己上路。

還是喜歡湯湯水水的亞洲食物,而且在國外待得越久,選擇亞洲食物的頻率越高;

還是習慣喝煮沸過後的溫熱水,儘管歐洲硬水與礦物質會形成厚厚的水垢,於是開始尋找加熱後最不會形成水垢的品牌(Volvic 是加熱後喝起來最沒有水垢最好喝的);

洗完頭還是習慣把頭髮吹乾而不是自然乾;進家門一定要脫鞋,穿出去外面的鞋子怎麼可以進家裡?

過了這麼多年,雖然很多東西都變了,但你還是原來的那個自己。
first time staying at a Japanese hotel outside of first time staying at a Japanese hotel outside of Asia and luckily got upgraded to the studio suite. the room, the amenities, and the food were all beyond expectations. 

love that everything @theprinceakatokilondon was refined with a touch of Japanese soul and aesthetics✨

第一次在歐美住日式飯店還幸運被升級到 Studio Suite🥺

@theprinceakatokilondon 處處是日式的生活細節——免治馬桶、超厚實柔軟的舒服拖鞋、看不見擴香或是蠟燭,但空氣裡瀰漫著舒服內斂的清新草本療癒香氣、很大的浴缸旁擺著薰衣草香氣的浴鹽。

飯店的日式餐廳 @tokiilondon 也好吃,早餐除了一般的西式糕點麵包之外,還有日式定食選擇,對一個不愛吃甜食當早餐的人,能在旅行途中遇到鹹食早餐實在太開心。

房間的整體設計很簡約,沒有什麼多餘的裝飾,但住起來滿放鬆舒服的。

這趟來倫敦突然瘋狂胃痛,但都剛好住到很棒的飯店,還不只一次被升等房型,難道這趟是我的休養之旅?🤣🤣
cozy stay @chouchouhotel 

位在歌劇院與拉法葉百貨附近的 @chouchouhotel ,內裝和配色都可愛,浴室超大且廁浴分離,重點是有歐美飯店比較少見的免治馬桶!冷冷的天氣有免治馬桶真的很療癒😂

樓下的餐廳午晚餐時間幾乎都客滿,三不五時還會有現場樂團演出,早餐的奶類選擇不少,但主要還是以歐美早餐會供應的麵包糕點炒蛋培根香腸為主。

身為一個旅行途中會一直換飯店的人,雖然有點麻煩,但總覺得這樣才有機會體驗不同飯店和社區,如果遇到雷也不會委屈自己住太久😅

你也是換飯店派嗎?🙋🏻‍♀️
such a cool experience staying @offparisseine it such a cool experience staying @offparisseine

it was fun living on a boat on the Seine, definitely getting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of the city. if you’re looking for something cool to do in paris, book a stay @offparisseine

【來去塞納河上住一晚】

想要一個不同的巴黎住宿體驗,那就到塞納河上住一晚吧!

住在塞納河上,從不同角度看巴黎真的是滿新奇的經驗。

@offparisseine 適合想要嘗新嘗鮮的人,房間乾淨但偏小,望出窗外就是塞納河,可以完整體驗住在船屋裡晃來晃去的感覺😂

身為一個連搭地鐵都會暈車的人,船屋晃的程度還在可接受範圍,大概就是嚴重貧血的頭暈感,但如果有觀光郵輪或是私人遊艇經過,或是突然刮大風的時候會晃得很有感。

住在塞納河上還滿酷的,但住一晚就夠了。如果追求的是舒服的住宿體驗,可能還是回到陸地上比較適合😂

你也會想到塞納河上住一晚嗎?
birthday in paris

在巴黎過生日,其實和在世界其他地方過生日沒有什麼不同,只是換個背景而已。

仍舊有著同樣的煩惱,同樣的壞習慣與小喜好,仍舊需要面對生活瑣事,也是同樣的吃吃喝喝,但幸運的是和愛的人們一起。

人生中能有一些換背景的機會,總是難得又幸運。

很幸運這一年能有個 gap year,好好休養生息(雖然我覺得我在歐洲每天都很累😂),好好認識自己,好好看人看世界,也好好用心生活。

年紀漸長、閱歷漸豐,但不要失去對世界的好奇、對人性的信任,面對喜歡的事物不要丟失眼神裡閃爍的光芒,對生活要仍舊善感,對社會還依舊關心,不要在日復一日裡,消磨了自己的心。
【2023 秋冬巴黎時裝週雜記】

過去幾年的工作都聚焦在美國、加拿大的北美市場,外稿越接越少,其實對台灣當今的媒體生態沒那麼熟悉了,因此在巴黎時裝週開始前,有種坐雲霄飛車肚子痠痠空空的感覺。

在我的情況裡,通常秀前幾天才會確定到底有沒有秀票(而秀票究竟會不會順利送達又是另一回事了),有些秀會接到編輯部指示,但大多時候都是自由發揮。

除了在秀前惡補台灣時尚媒體的取材走向之外,秀場上也默默觀察國際中文版的資深編輯們都拍什麼、怎麼拍,也有機會發現亞洲媒體的生態和歐美媒體側重的差別;秀後趕秀評之外繼續做功課,看下一次能怎麼做得更好。

在秀後幾小時內,要把看到的東西化為結構完整的秀評非常考驗體力。以我目前的能力與時間,還只能寫出事實,尚未有力氣加入太多自己的評論與觀點,但如果有機會能把文章寫得更深,會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不同品牌間的比較、同個品牌的編年脈絡、設計師的思維、文化社會歷史,甚至到理論的沿用,好像在這個時候,過去在 Parsons 讀的那一大堆東西終於能派上用場,當然,有幾個人會真正讀完這些又是另一回事。

整趟巴黎時裝週下來,最讓人激動的其實不是看到哪些明星或是知名編輯,甚至不是品牌最新系列的展演(雖然這當然是讓人很興奮很幸福的一環),最開心的其實是有機會近距離觀察那些一直以來很喜歡的時尚評論們在秀場都在做些什麼。

他們總是準時抵達每一場秀,抵達後默默坐進自己的位置,偶爾和鄰座交談,但更多時候是安安靜靜做自己的事、寫自己的稿。

這次有機會和一直很喜歡的《紐約時報》時尚評論 Vanessa Friedman 打招呼,發現 BoF 的特約編輯 Tim Blanks 就是從米蘭回巴黎航班上,坐在旁邊整趟都在看報紙的爺爺(整趟航班都覺得隔壁爺爺是 Tim Blanks 但又不好意思打擾),Suzy Mankes 看起來有點生人勿近,但她的眼睛在大秀開始時仍然閃亮。

第一次的巴黎時裝週除了圓了年輕時自己的夢,當然也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如果有下一次,應該可以做得更好吧。

-

「創意總監 Nadège Vanhee-Cybulski 這一季的設計其實是從頭髮出發,沒錯,就是頭髮。2023 秋冬愛馬仕的調色盤,以光譜上溫暖的赭紅、咖棕、銅黃,再到金米與深黑,著實就是人類頭髮會出現的顏色光譜。

「頭髮就是身份。」創意總監 Nadège Vanhee-Cybulski 說。在過往的歷史中,頭髮象徵著權力、誘惑,以及魔法,到了這一季的愛馬仕設計上,頭髮成為色卡,其質感成為巧思——髮辮細節的針織毛衣、閃閃發光的羔羊毛、外套的下襬或是圍巾被紮在背後,儼然就是個馬尾的造型。除此之外,馬毛的結構感水桶提包,以及帶著流蘇的鉑金包,更完美點題這一季「頭髮」的主題。」

更多秀評請上 wazaiii.com🔗
throwback to the @chloe AW23 runway show, re-see, throwback to the @chloe AW23 runway show, re-see, and after party

印象中的 Chloé 女伶,是有著波希米亞靈魂隨性自適、自信優雅的獨立女性。

自從 Gabriela Hearst 接任 Chloé 的創意總監後,她以全新的方式構建 Chloé,她將每一季的系列視為一個大企劃的其中章節,一年兩度的新品發表,都各自以一個創新的氣候方案為主題,旨在闡述一個更龐大的概念——氣候變遷,而時裝秀是她向大眾與社會傳遞這些創新理念最好的舞台。

Chloé 2023 秋冬系列以 17 世紀的巴洛克畫家 Artemisia Gentileschi 為靈感,並選址在以現代藝術為主軸的龐畢度中心舉辦這場大秀,這樣看似衝突的選擇,並置了 Gabriela Hearst 的思索:如何在在汲取過往靈光的同時也一併展望未來?

身為當時無論社會或是人生抉擇都被嚴格限制的極少數女性畫家,Artemisia Gentileschi 的作品大量以女性為主軸,而她本身也克服了許多社會與性別上的挑戰,她顛覆傳統,利用作品和自己的聲音為女性發聲。從她的作品到她的人生,都成為 Gabriela Hearst 本季的繆思。

Gabriela Hearst 將服裝回歸服裝,為穿著它們的女性而非為社群媒體服務。這個系列裡,沒有令人瞠目結舌、驚世駭俗、會在社群媒體上引起廣大討論的設計,卻每一套都是人人能想像自己日常穿著、行走在生活裡的舒適服裝。

更多秀評在 wazaiii.com🔗

© 2023 The AY|Say hi: hello@eliseay.com | Theme by Spiracle Themes